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信贷论文

中国信贷投放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

中文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2页
第1章 绪论第12-21页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第12-15页
     ·问题的提出第12-14页
     ·研究意义第14-15页
   ·研究对象和方法第15-17页
     ·研究对象第15-16页
     ·研究方法第16-17页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第17-19页
     ·研究内容第17-18页
     ·技术路线第18-19页
   ·研究的可能创新之处第19-21页
第2章 相关理论与文献综述第21-38页
   ·主流学派关于信贷是否影响宏观经济的争论第21-25页
     ·费雪—凯恩斯—弗里德曼第21-22页
     ·格里+肖—莫迪利安尼+米勒第22-24页
     ·争论之后的共识第24-25页
   ·银行信贷影响宏观经济的作用机制第25-33页
     ·早期信贷周期理论中信贷的经济影响第26-27页
     ·金融脆弱性理论中信贷的经济影响第27-28页
     ·信贷传导理论中信贷的经济影响第28-32页
     ·金融发展理论中信贷的经济影响第32-33页
   ·信贷投放与经济增长的实证文献综述第33-37页
     ·国外相关实证文献第33-35页
     ·国内相关实证文献第35-37页
   ·现有文献评述第37-38页
第3章 我国信贷运行的经济环境分析第38-54页
   ·我国信贷资金管理体制的变迁第38-41页
     ·计划经济体制:统存统贷第39页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信贷差额包干到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第39-41页
   ·我国信贷运行的环境变迁第41-48页
     ·我国银行体系改革第41-43页
     ·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建立和发展第43-46页
     ·货币政策的演变和金融监管的改革第46-48页
   ·我国金融体系现状分析第48-53页
     ·以间接融资为主的融资模式第48-50页
     ·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的金融结构第50-51页
     ·以国有企业为主的融资结构第51-53页
   ·小结第53-54页
第4章 我国信贷投放的特征描述第54-75页
   ·信贷投放的总量特征第54-65页
     ·中国信贷投放轨迹第54-56页
     ·信贷增长的周期性分析第56-58页
     ·信贷增长的动态特征第58-65页
   ·我国信贷投放的结构特征第65-74页
     ·信贷增长的期限结构特征第65-68页
     ·信贷增长的行业特征第68-71页
     ·信贷增长的区域特征第71-74页
   ·本章小结第74-75页
第5章 信贷总量增长与经济增长第75-110页
   ·信贷增长对经济增长的理论分析第75-80页
     ·信贷对投资的作用机制第76-79页
     ·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第79-80页
   ·信贷、投资和经济增长的描述性分析第80-89页
     ·中国经济增长的进程第80-83页
     ·中国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趋势第83-87页
     ·信贷、投资与经济增长的波动性分析第87-89页
   ·信贷、投资和经济增长的计量分析第89-101页
     ·时变参数向量自回归模型(TVP-VAR)第90-92页
     ·变量选取和模型设定第92-93页
     ·实证过程与结果分析第93-101页
   ·对近年来我国信贷增长与经济增长不同步的进一步分析第101-109页
     ·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因素分析第102-104页
     ·信贷资源的错配第104-109页
   ·本章小结第109-110页
第6章 信贷结构与经济增长第110-133页
   ·不同期限的信贷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第110-120页
     ·不同期限信贷对经济增长的理论分析第110-112页
     ·信贷期限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第112-120页
   ·信贷的区域分布与区域经济增长第120-131页
     ·区域信贷增长与经济增长的理论分析第120-122页
     ·区域信贷增长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第122-131页
   ·本章小结第131-133页
第7章 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第133-139页
   ·主要结论第133-135页
   ·政策建议第135-138页
     ·提高宏观调控水平,保持信贷适应性平稳增长第135页
     ·加大经济体制改革力度,改善信贷运行环境第135-136页
     ·深化投资体制改革,增强信贷资金的使用效率第136-137页
     ·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提高信贷资金配置效率第137-138页
   ·研究的不足之处及后续研究的方向第138-139页
参考文献第139-150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第150-151页
致谢第151-152页

论文共15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改进Otsu法和显著性分析的表面缺陷高效视觉检测方法研究
下一篇: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的机理及效应:理论分析与经验求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