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第1章 引言 | 第7-11页 |
·选题背景 | 第7-8页 |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8-10页 |
·研究工作的主要内容 | 第10页 |
·论文组织结构 | 第10-11页 |
第2章 前期准备工作介绍 | 第11-14页 |
·靶区定义、处方剂量及病例介绍 | 第11-12页 |
·计划制定 | 第12-13页 |
·定期全靶区图像采集 | 第13页 |
·本章小结 | 第13-14页 |
第3章 解剖结构改变及其影响 | 第14-37页 |
·引言 | 第14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14-16页 |
·外轮廓、腮腺尺寸测量和记录 | 第14-15页 |
·靶区剂量指标记录 | 第15页 |
·危及器官指标记录 | 第15-16页 |
·分析方法 | 第16页 |
·结果 | 第16-32页 |
·外轮廓、腮腺尺寸变化情况 | 第16-18页 |
·外轮廓、腮腺尺寸变化结果分析 | 第18-19页 |
·靶区剂量指标变化情况 | 第19-21页 |
·靶区剂量指标统计分析结果 | 第21-23页 |
·危及器官剂量指标变化情况 | 第23-25页 |
·危及器官各剂量指标统计分析结果 | 第25-27页 |
·外轮廓与腮腺尺寸变化相关性 | 第27-29页 |
·腮腺尺寸变化与脑干、脊髓剂量变化的相关性 | 第29-32页 |
·讨论 | 第32-35页 |
·本章小结 | 第35-37页 |
第4章 千伏级(KVCT)图像与兆伏级(MVCT)图像在剂量计算方面的差异 | 第37-58页 |
·引言 | 第37-38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38-43页 |
·模体图像采集 | 第38页 |
·病例各结构复制 | 第38-39页 |
·模体各密度插棒结构勾画 | 第39-40页 |
·优化计划 | 第40-43页 |
·分析方法 | 第43页 |
·结果 | 第43-49页 |
·靶区剂量指标 | 第43页 |
·靶区剂量指标统计分析结果 | 第43-44页 |
·危及器官剂量指标 | 第44-45页 |
·危及器官剂量指标统计分析结果 | 第45页 |
·各密度棒剂量指标 | 第45-47页 |
·各密度棒剂量指标分析结果 | 第47-49页 |
·讨论 | 第49-56页 |
·本章小结 | 第56-58页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8-60页 |
·总结 | 第58-59页 |
·展望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2页 |
致谢 | 第62-64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