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5页 |
·恶性肿瘤、放射治疗与调强放射治疗技术 | 第9-10页 |
·恶性肿瘤简述 | 第9页 |
·放射治疗 | 第9-10页 |
·调强放射治疗 | 第10页 |
·调强放射治疗剂量误差的产生原因和影响因素 | 第10-12页 |
·定位阶段的误差 | 第11页 |
·放射治疗计划阶设计段的误差 | 第11页 |
·放射治疗计划执行阶段的误差 | 第11-12页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2-13页 |
·肿瘤放射治疗剂量准确的重要性 | 第12页 |
·调强放射治疗实时剂量监测的常用方法 | 第12-13页 |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 第13-14页 |
·论文的结构安排 | 第14-15页 |
第2章 研究使用的设备与仪器 | 第15-25页 |
·VARIAN 21 EX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 | 第15-19页 |
·Varian 21EX加速器简介 | 第15页 |
·Varian 21EX加速器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 第15-16页 |
·我单位Varian 21EX加速器的质量控制流程及其工作状态 | 第16-19页 |
·VARIAN ECLIPSE 7.5 放射治疗计划系统 | 第19页 |
·NE FARMER 2570/1 参考级剂量仪 | 第19-21页 |
·FARMER 2570/1 剂量仪简介 | 第19-20页 |
·FARMER 2570/1 剂量仪的检定校准及其工作状态 | 第20-21页 |
·IBA IN VIVO DOSIMETRY多通道半导体剂量仪 | 第21-25页 |
·半导体剂量仪及其配套半导体探头简述 | 第21-22页 |
·IBA In Vivo Dosimetry剂量仪及其配套半导体探头的检定校准 | 第22-25页 |
第3章 入组病例与剂量测量 | 第25-29页 |
·脑部放射治疗患者的选入与测量 | 第25-26页 |
·脑部恶性肿瘤简述 | 第25页 |
·我单位脑部恶性肿瘤患者的构成与特点 | 第25-26页 |
·脑部放射治疗患者实时监测剂量的测量 | 第26页 |
·胸部放射治疗患者的选入与测量 | 第26-27页 |
·胸部恶性肿瘤简述 | 第26页 |
·我单位胸部恶性肿瘤患者的构成与特点 | 第26页 |
·胸部放射治疗患者实时监测剂量的测量 | 第26-27页 |
·腹部放射治疗患者的选入与测量 | 第27-29页 |
·腹部恶性肿瘤简述 | 第27页 |
·我单位腹部恶性肿瘤患者的构成与特点 | 第27页 |
·腹部放射治疗患者实时监测剂量的测量 | 第27-29页 |
第4章 数据分析 | 第29-56页 |
·脑部放射治疗患者实时剂量变化的分析 | 第29-35页 |
·原始数据 | 第29-34页 |
·体厚和年龄的影响 | 第34页 |
·单次治疗时长的影响 | 第34页 |
·使用图像引导校正摆位的影响 | 第34-35页 |
·胸部放射治疗患者实时剂量变化的分析 | 第35-44页 |
·原始数据 | 第35-44页 |
·体厚的影响 | 第44页 |
·年龄的影响 | 第44页 |
·单次治疗时长的影响 | 第44页 |
·使用图像引导校正摆位的影响 | 第44页 |
·腹部放射治疗患者实时剂量变化的分析 | 第44-56页 |
·原始数据 | 第45-55页 |
·体厚的影响 | 第55页 |
·年龄的影响 | 第55页 |
·单次治疗时长的影响 | 第55页 |
·使用图像引导校正摆位的影响 | 第55-56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6-59页 |
·总结 | 第56-57页 |
·脑部肿瘤 | 第56页 |
·胸部肿瘤 | 第56-57页 |
·腹部肿瘤 | 第57页 |
·使用图像引导校正摆位的影响 | 第57页 |
·展望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0页 |
致谢 | 第60-62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