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水土保持功能分区及生态脆弱性评价
中文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4页 |
1 引言 | 第14-26页 |
·研究背景 | 第14-15页 |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5-25页 |
·水土流失概述 | 第15-19页 |
·水土保持区划概述 | 第19-20页 |
·生态脆弱概述 | 第20-24页 |
·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措施研究概述 | 第24-25页 |
·本论文研究的必要性 | 第25-26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6-50页 |
·研究区概况 | 第26-33页 |
·自然地理概况 | 第26-30页 |
·社会经济概况 | 第30-31页 |
·水土流失概况 | 第31-32页 |
·山西省水土保持概况 | 第32-33页 |
·研究目标、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33-37页 |
·研究目标 | 第33页 |
·研究内容 | 第33-34页 |
·总体思路与技术线路 | 第34-37页 |
·研究方法 | 第37-50页 |
·资料收集与处理 | 第37-39页 |
·山西省水土保持分区 | 第39-45页 |
·生态脆弱性评价 | 第45-49页 |
·区域特征分析及综合防治建议 | 第49-50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50-83页 |
·山西省水土保持分区 | 第50-59页 |
·分区指标体系 | 第50-52页 |
·一级区界定结果 | 第52-54页 |
·二级区划分结果 | 第54-59页 |
·山西省生态脆弱性评价 | 第59-67页 |
·评价体系 | 第59-61页 |
·评价结果 | 第61-67页 |
·区域特征分析 | 第67-74页 |
·一级区区域特征分析 | 第67-69页 |
·二级区区域特征分析 | 第69-74页 |
·山西省水土流失综合防治对策及防治途径 | 第74-83页 |
·Ⅰ太行山西北部山地丘陵区 | 第74-76页 |
·Ⅱ太行山西南部山地丘陵区 | 第76-77页 |
·Ⅲ晋西北黄土丘陵沟壑区 | 第77-79页 |
·Ⅳ汾河中游丘陵沟壑区 | 第79-80页 |
·Ⅴ晋南丘陵阶地区 | 第80-81页 |
·Ⅵ晋西南高塬沟壑区 | 第81-83页 |
4 讨论 | 第83-85页 |
·研究尺度问题 | 第83页 |
·评价指标选取 | 第83-84页 |
·区域界线确定 | 第84-85页 |
5 结论 | 第85-88页 |
·一级区 | 第85页 |
·二级区 | 第85-87页 |
·创新之处 | 第87-88页 |
6 参考文献 | 第88-101页 |
7 附录 | 第101-132页 |
8 致谢 | 第132页 |
9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13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