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8页 |
1 绪论 | 第18-36页 |
·造纸工业涂布纸的发展概况 | 第18-19页 |
·涂布纸涂层材料的结构及物理成份 | 第19-21页 |
·常见的颜料类型 | 第19-20页 |
·常见颜料的应用概况 | 第20-21页 |
·纸张涂层与印刷油墨的相互作用-渗透与渗吸的关系 | 第21-25页 |
·油墨渗透研究概况 | 第22-24页 |
·油墨的渗透与渗吸的涵义 | 第24页 |
·油墨在纸张上渗透/渗吸本质问题的讨论 | 第24-25页 |
·涂层材料等多孔介质的自渗吸研究现状 | 第25-31页 |
·涂层材料等多孔介质自渗吸经典模型的研究 | 第26-27页 |
·涂层渗吸模型的修正研究 | 第27-28页 |
·造纸涂层材料渗吸量与渗吸时间标度之间的函数关系 | 第28-29页 |
·造纸涂层等多孔材料结构的分形描述与表征 | 第29-30页 |
·我国造纸涂层材料渗吸研究和开发与国外的差距 | 第30-31页 |
·涂层材料等多孔介质自渗吸的实验测量方法 | 第31-33页 |
·本论文主要的研究内容 | 第33-34页 |
·本文的主要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 | 第34-36页 |
2 造纸涂层材料渗吸特性的理论模型及实验分析研究 | 第36-56页 |
·渗吸基础理论的研究概述 | 第36-37页 |
·渗吸经典理论模型及力学系统的研究 | 第37-42页 |
·流体渗吸过程中阶段划分 | 第39-40页 |
·纯惯性力模型 | 第40页 |
·Bosanquet 方程模型 | 第40页 |
·Lucas–Washburn 方程模型 | 第40-41页 |
·考虑重力因素的渗吸模型 | 第41-42页 |
·渗吸理论模型的对比分析 | 第42-47页 |
·渗吸模型的 Matlab 仿真分析 | 第42-46页 |
·渗吸模型相互关系的理论推导 | 第46-47页 |
·造纸涂层材料渗吸实验及渗吸规律分析 | 第47-54页 |
·渗吸实验、渗吸测量原理及实验样本的制作 | 第47-49页 |
·渗吸实验的总结与归纳 | 第49-51页 |
·涂层实验渗吸的 Lucas–Washburn 机制的表征及实验渗吸分区现象 | 第51-53页 |
·涂层材料的渗吸实验分区现象的解释 | 第53-54页 |
·本章小结 | 第54-56页 |
3 造纸涂层材料渗吸润湿行为研究及理论建模 | 第56-75页 |
·材料表面润湿过程的分析 | 第56-58页 |
·沾湿过程 | 第56页 |
·浸湿过程 | 第56-57页 |
·铺展过程 | 第57-58页 |
·润湿接触角计算的经典模型 | 第58-61页 |
·Young 润湿模型方程 | 第58-59页 |
·Wenzel 方程润湿模型 | 第59-60页 |
·Cassie 方程、Cassie-Baxter 方程模型 | 第60-61页 |
·造纸多孔涂层材料渗吸的润湿模型 | 第61-66页 |
·多孔材料的润湿行为描述 | 第61-63页 |
·多孔材料润湿的液膜平滑效应及润湿机制的转化 | 第63-64页 |
·造纸涂层多孔材料的渗吸润湿模型 | 第64-66页 |
·润湿接触角的测量 | 第66-70页 |
·润湿接触角的测量方法 | 第66-69页 |
·润湿接触角测量的问题及影响因素 | 第69-70页 |
·接触角润湿理论在涂层润湿渗吸领域应用的局限性 | 第70-71页 |
·接触角测量的准确性 | 第70页 |
·润湿接触角理论在涂层材料渗吸润湿应用中的技术难点 | 第70-71页 |
·基于润湿接触线长度的等效毛细管渗吸模型 | 第71-73页 |
·润湿面接触线长度与润湿接触角的关系 | 第71-72页 |
·基于润湿接触线长度的等效毛细管渗吸模型 | 第72-73页 |
·本章小结 | 第73-75页 |
4 造纸涂层材料的孔结构测量与表征 | 第75-109页 |
·氮气吸附法测量孔结构 | 第76-81页 |
·吸附曲线(等温)的基本类型 | 第76-77页 |
·等温多分子层吸附模型 | 第77-78页 |
·材料 BET 比表面积的测量与计算 | 第78页 |
·材料吸附/解附的迟滞与毛细凝聚现象 | 第78-80页 |
·孔径分布的计算 | 第80-81页 |
·压汞法测量孔结构 | 第81-83页 |
·压汞法测量孔结构的基本原理 | 第81-82页 |
·压汞法测量数据的校正 | 第82-83页 |
·氮气吸附法对造纸涂层材料结构的测量 | 第83-106页 |
·基于 BJH 模型的孔结构表征 | 第84-93页 |
·基于 DH 模型的孔结构表征 | 第93-99页 |
·涂层材料孔隙结构特征参数对比分析 | 第99-104页 |
·实验结果分析 | 第104-106页 |
·压汞法对涂层材料结构的测量 | 第106-107页 |
·本章小结 | 第107-109页 |
5 基于润湿接触线涂层材料渗吸模型的实验匹配及验证研究 | 第109-125页 |
·涂层材料实验渗吸行为机制探讨 | 第109-111页 |
·涂层渗吸毛细凝聚粗糙面积区域确定及实验测量 | 第111-113页 |
·涂层材料渗吸润湿接触线长度的计算模型 | 第113-116页 |
·涂层材料等效毛细管渗吸深度的计算 | 第113-115页 |
·涂层材料渗吸润湿面(介孔和部分纳米孔)接触线长度计算 | 第115-116页 |
·基于润湿接触线渗吸模型的实验匹配研究 | 第116-123页 |
·本章小结 | 第123-125页 |
6 基于分形理论的造纸涂层材料渗吸模型构建及验证 | 第125-154页 |
·分形理论概述 | 第125-129页 |
·分形几何的定义 | 第126-127页 |
·分形几何的特征 | 第127页 |
·分形维数的计算方法 | 第127-129页 |
·具有分形结构图形的生成方法 | 第129页 |
·多孔材料结构分形维数的测量方法 | 第129-132页 |
·改变材料粒径尺度的分形维数测量 | 第130页 |
·改变吸附剂类型表面面积的分形维数测量 | 第130页 |
·基于多层吸附理论 BET 模型的分形维数测量 | 第130-131页 |
·基于经典理论的 FHH(Frenkel,Halsey , Hill)分形维数测量 | 第131页 |
·基于热力学理论的分形维数测量 | 第131-132页 |
·造纸涂层材料分形维数的测量 | 第132-135页 |
·造纸涂层材料润湿接触线分形结构的构建 | 第135-142页 |
·渗吸润湿接触线分形结构的构建 | 第136-140页 |
·半弧孔初始 r0,分形半径 ri,分形维数 Df关系数据的计算机生成 | 第140-142页 |
·基于润湿接触线分形结构的渗吸模型及与实验的匹配研究 | 第142-150页 |
·润湿接触线内部生长模型分形结构与实验匹配的结果 | 第143-148页 |
·内部生长分形结构匹配失败的本质原因 | 第148-149页 |
·外部生长分形结构模型与渗吸实验的匹配结果 | 第149-150页 |
·润湿接触线分形结构与 Bosanquet 惯性渗吸机制的实验匹配研究 | 第150-152页 |
·本章小结 | 第152-154页 |
7 总结与展望 | 第154-159页 |
·论文总结 | 第154-157页 |
·论文的特色及创新点 | 第157页 |
·论文展望 | 第157-159页 |
致谢 | 第159-160页 |
参考文献 | 第160-17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177-1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