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4页 |
1. 引言 | 第14-20页 |
·研究背景 | 第14-15页 |
·研究意义 | 第15-17页 |
·个人投资者的意义分析 | 第16页 |
·“高送转”企业的意义分析 | 第16页 |
·机构投资者的意义分析 | 第16-17页 |
·监管机构的意义分析 | 第17页 |
·研究思路 | 第17-18页 |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创新与不足 | 第19-20页 |
2. 文献综述 | 第20-26页 |
·外国文献 | 第20-22页 |
·证券市场对“高送转”发生的反应研究 | 第20-22页 |
·投资情况是否存在价值合理性即企业长期发展能力研究 | 第22页 |
·国内文献 | 第22-26页 |
·证券市场对“高送转”发生的反应研究 | 第22-24页 |
·投资情况是否存在价值合理性即企业长期发展能力的研究 | 第24-26页 |
3. 上市公司“高送转”有关理论分析 | 第26-37页 |
·高送转概念及特征分析 | 第26-28页 |
·“高送转”界定 | 第26页 |
·送转股概念分析 | 第26-27页 |
·“高送转”股票特征 | 第27-28页 |
·“高送转”概念股投资原因分析 | 第28-33页 |
·“高送转”概念的理论分析 | 第28-30页 |
·“高送转”在实践中的发展情况分析 | 第30-33页 |
·“高送转”投资方法分析 | 第33-36页 |
·投资指标分析 | 第33-34页 |
·投资时点分析 | 第34-36页 |
·“高送转”现状描述 | 第36-37页 |
4. 实证研究设计 | 第37-44页 |
·公司样本选取 | 第37-38页 |
·数据指标选取 | 第38-40页 |
·“高送转”在证券市场上的反应 | 第38-39页 |
·"高送转”公司价值预测分析 | 第39-40页 |
·研究假设 | 第40-41页 |
·关于“高送转”在证券市场的反应的假设 | 第41页 |
·关于“高送转”公司股价涵盖收益率信息能够反应公司未来价值的假设 | 第41页 |
·模型设计 | 第41-44页 |
·运用事件研究法对上市公司“高送转”下市场反应情况的模型设计 | 第41-43页 |
·运用一元线性回归法判定股价收益率与各个财务指标是否存在相关性的模型设计 | 第43-44页 |
5. 实证结果分析 | 第44-61页 |
·运用事件研究法对上市公司“高送转”股价反应的实证研究 | 第44-47页 |
·运用一元线性回归法对股价收益率与财务指标相关性的实证 | 第47-61页 |
·流动性指标分析 | 第48-52页 |
·营运能力指标分析 | 第52-54页 |
·盈利能力指标分析 | 第54-57页 |
·成长能力指标分析 | 第57-61页 |
6. 结论与建议 | 第61-68页 |
·结论 | 第61-62页 |
·原因分析 | 第62-63页 |
·预案公告日和实际公告日市场反应差别 | 第62页 |
·超额收益的短期性 | 第62页 |
·超额收益的突变型 | 第62-63页 |
·超额收益与公司价值指标不相关 | 第63页 |
·建议 | 第63-68页 |
·提高投资者素质,培养投资者风险意识 | 第63-64页 |
·规范公司信息披露制度 | 第64-65页 |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 第65-66页 |
·保证上市公司股利政策持续和稳定 | 第66页 |
·及时更新市场政策 | 第66-67页 |
·加强有效监管,维护市场机制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1页 |
后记 | 第71-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