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工业经济论文--中国工业经济论文--工业部门经济论文

我国医药制造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及方法的研究--基于灰色聚类评价模型分析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9页
 第一节 研究背景第10-11页
 第二节 研究意义第11-12页
  一、理论意义第11-12页
  二、实践意义第12页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内容第12-14页
 第四节 文献综述第14-19页
  一、国外文献综述第14-15页
  二、国内文献综述第15-19页
第二章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的理论研究第19-24页
 第一节 内部控制评价的目标和范围第19-20页
  一、内部控制评价的目标第19页
  二、内部控制评价的范围及其类型第19-20页
 第二节 内部控制评价的内容及评价方法第20-22页
  一、内部控制评价内容第20-21页
  二、内部控制评价方法第21-22页
 第三节 制定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第22-24页
  一、风险导向原则第22页
  二、全面性和系统性原则第22页
  三、成本效益和重要性原则第22-23页
  四、可操作性原则第23页
  五、灵活性原则第23-24页
第三章 医药制造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第24-39页
 第一节 医药制造业基本情况第24-25页
  一、医药制造业的发展状况第24页
  二、医药制造业的生产经营特点第24-25页
 第二节 医药制造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的现状分析第25-26页
  一、医药制造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现状第25-26页
  二、医药制造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面临的问题第26页
 第三节 造成医药制造企业内部控制风险的原因分析第26-29页
  一、国际宏观经济波动的风险第26-27页
  二、国内经济形式的风险第27页
  三、国家政策风险第27-28页
  四、医药制造行业自身技术风险第28页
  五、市场供需风险第28-29页
  六、相关企业风险第29页
  七、同行业之间的竞争风险第29页
 第四节 医药制造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第29-39页
  一、内部环境评价指标第29-32页
  二、风险评估评价指标第32-34页
  三、控制活动评价指标第34-37页
  四、信息与沟通评价指标第37-38页
  五、内部监督评价指标第38-39页
第四章 灰色聚类风险评价模型原理第39-44页
 第一节 灰色系统背景知识介绍第39-40页
  一、灰色系统理论产生的科学背景第39页
  二、灰色系统理论的产生与发展动态第39-40页
 第二节 灰色聚类评价模型简介第40-43页
  一、灰色关联分析第40-41页
  二、灰色聚类评估第41-42页
  三、基于三角白化权函数的灰色评估模型第42-43页
 第三节 灰色聚类评价模型的作用及其局限性第43-44页
第五章 灰色聚类模型对医药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运用第44-54页
 第一节 样本公司的选取第44-45页
 第二节 医药制造行业内部控制灰色评估分析第45-54页
  一、指标变量赋值第45-46页
  二、权重的确立第46页
  三、样本公司的评分与判断第46-47页
  四、样本公司三角白化权函数计算值第47-52页
  五、样本公司的灰色评估分析与结论第52-54页
第六章 研究结论、政策建议及未来展望第54-58页
 第一节 研究结论及建议第54-56页
  一、研究结论第54-55页
  二、相关建议第55-56页
 第二节 研究的局限性和未来展望第56-58页
  一、研究局限性第56-57页
  二、未来展望第57-58页
参考文献第58-61页
致谢第61-62页
在读期间完成的科研成果目录第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钢铁上市公司产品市场竞争与资本结构关系研究:基于经济周期的视角
下一篇:整合背景下TA公司绩效考核体系构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