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目录 | 第7-10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15页 |
|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10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 ·大采高回采巷道特点及主要问题 | 第13页 |
|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3-15页 |
| 第2章 大采高回采巷道结构及破坏机理分析 | 第15-22页 |
| ·大采高回采巷道的特点及结构特征 | 第15-17页 |
| ·大采高回采巷道的特点 | 第15-16页 |
| ·大采高回采巷道结构状态 | 第16-17页 |
| ·大采高回采巷道上覆岩体破断规律及力学特征分析 | 第17-21页 |
| ·大采高回采巷道上覆岩体破断规律 | 第17-18页 |
| ·弧形关键岩块 B 的稳定性分析 | 第18-19页 |
| ·弧形关键岩块 B 回转对煤柱的影响 | 第19-21页 |
| ·小结 | 第21-22页 |
| 第3章 回采巷道围岩控制理论 | 第22-32页 |
| ·锚杆支护原理及适用条件 | 第22-27页 |
| ·回采巷道围岩控制原理 | 第27-31页 |
| ·支护与围岩共同承载机理分析 | 第27页 |
| ·整体锚固结构 | 第27-30页 |
| ·适宜益德煤矿回采巷道围岩控制技术分析 | 第30-31页 |
| ·小结 | 第31-32页 |
| 第4章 大采高回采巷道两帮变形与控制分析研究 | 第32-43页 |
| ·大采高回采巷道两帮变形原因及影响因素 | 第32-36页 |
| ·大采高回采巷道两帮变形特点 | 第32-33页 |
| ·大采高回采巷道的两帮鼓出原因 | 第33页 |
| ·大采高回采巷道的两帮鼓出影响因素分析 | 第33-36页 |
| ·回采巷道帮锚杆(索)的作用机理 | 第36-38页 |
| ·影响帮锚杆支护效能的要素 | 第38-41页 |
| ·帮煤受力状况的影响 | 第38页 |
| ·帮锚杆(索)强度对支护效果的影响 | 第38-40页 |
| ·锚杆延伸率的影响 | 第40页 |
| ·锚固强度的影响 | 第40-41页 |
| ·大采高回采巷道两帮控制途径及方法 | 第41页 |
| ·小结 | 第41-43页 |
| 第5章 大采高回采巷道底鼓机理及其治理 | 第43-51页 |
| ·大采高回采巷道底鼓特点及底鼓机理分析 | 第43-46页 |
| ·底鼓形式及特点分析 | 第43-44页 |
| ·底鼓影响范围 | 第44-45页 |
| ·底鼓机理分析 | 第45-46页 |
| ·大采高回采巷道底鼓影响因素分析 | 第46-49页 |
| ·巷道宽度对底鼓的影响 | 第46页 |
| ·巷道高度对底鼓的影响 | 第46-47页 |
| ·煤体强度对底鼓的影响 | 第47-48页 |
| ·煤柱宽度对底鼓的影响 | 第48页 |
| ·底板强度对底鼓的影响 | 第48-49页 |
| ·顶板强度对底鼓的影响 | 第49页 |
| ·大采高回采巷道底鼓防治方法 | 第49-50页 |
| ·小结 | 第50-51页 |
| 第6章 益德煤矿 15 号煤层大采高回采巷道数值模拟 | 第51-65页 |
| ·益德煤矿矿井概况 | 第51-53页 |
| ·矿区地质构造及特征 | 第51页 |
| ·煤层赋存概况 | 第51-52页 |
| ·煤层顶底板岩层特性 | 第52-53页 |
| ·矿井开采方法 | 第53页 |
| ·益德煤矿大采高回采巷道控制原理及支护方案 | 第53-56页 |
| ·巷道控制原理 | 第53页 |
| ·益德煤矿 15 号煤回采巷道支护方案 | 第53-56页 |
| ·三种支护方案数值模拟分析 | 第56-64页 |
| ·模拟软件介绍 | 第56页 |
| ·模型建立 | 第56-57页 |
| ·数值模拟效果分析 | 第57-64页 |
| ·数值模拟结论 | 第64页 |
| ·小结 | 第64-65页 |
| 第7章 益德煤矿 150101 工作面回采巷道支护方案及参数优化 | 第65-75页 |
| ·工程概况 | 第65页 |
| ·支护原则 | 第65-66页 |
| ·支护设计 | 第66-71页 |
| ·原临时支护 | 第66-67页 |
| ·优化后临时支护 | 第67-68页 |
| ·永久支护 | 第68-71页 |
| ·运输平巷支护工艺 | 第71-75页 |
| ·顶锚杆施工工艺: | 第71页 |
| ·帮锚杆施工工艺: | 第71-72页 |
| ·锚索施工工艺: | 第72页 |
| ·喷浆施工工艺 | 第72-73页 |
| ·支护质量标准: | 第73-75页 |
| 第8章 结论与不足 | 第75-77页 |
| ·主要结论 | 第75-76页 |
| ·本文不足 | 第76-77页 |
| 致谢 | 第77-78页 |
| 参考文献 | 第78-81页 |
| 个人信息 | 第81-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