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心理学论文--生理心理学论文--环境与生理心理论文

基于行为心理的高层住宅建筑疏散空间环境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2页
第1章 绪论第12-27页
   ·课题研究背景第12-17页
     ·高层住宅建筑安全性方面的现状第13-14页
     ·高层住宅建筑安全性方面存在的问题第14-15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5-17页
   ·研究范围及相关概念综述第17-20页
     ·研究范围第17页
     ·相关概念第17-20页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20-22页
     ·研究目的第20-21页
     ·研究意义第21-22页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第22-24页
     ·课题研究范围界定第22页
     ·课题研究主要内容第22-24页
   ·研究方法第24-26页
     ·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第24页
     ·实地调查方法第24-25页
     ·分析、比较、梳理、总结第25-26页
   ·研究框架第26-27页
第2章 研究的理论基础第27-45页
   ·环境心理学概况第27-31页
     ·环境心理学的发展历程第27-29页
     ·环境心理学的研究内容第29页
     ·环境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第29-30页
     ·行为与心理第30-31页
   ·环境知觉理论第31-33页
     ·环境知觉第31-32页
     ·感觉与知觉第32-33页
   ·环境心理学对使用者疏散过程的影响第33-38页
     ·调查问卷分析第33-36页
     ·使用者个体特性第36-37页
     ·使用者个体反应特性第37-38页
   ·火灾时家庭群体的行为心理特性分析第38-44页
     ·家庭群体构成原因第38-39页
     ·家庭群体构成特点第39页
     ·火灾时家庭群体的心理模式分析第39-41页
     ·火灾时家庭群体的行为模式分析第41-44页
   ·本章小结第44-45页
第3章 行为心理对高层住宅建筑疏散空间的影响第45-75页
   ·高层住宅建筑火灾特点第45-48页
     ·高层住宅建筑自身火灾产物特点第46-47页
     ·高层住宅建筑火灾的起因第47页
     ·高层住宅建筑火灾引发的后果第47-48页
   ·烟气对感知器官的影响第48-51页
     ·火灾中烟气的减光性第48-49页
     ·火灾中烟气的毒害性第49页
     ·火灾中烟气的高温性第49-50页
     ·火灾中烟气的恐怖性第50-51页
   ·使用者安全疏散理论分析第51-53页
     ·安全疏散设计的原则第51-52页
     ·规范内疏散空间的基本要求第52页
     ·规范内疏散空间存在的问题第52-53页
   ·高层住宅建筑疏散空间的发展现状第53-70页
     ·高层住宅建筑疏散空间的组成第54-63页
     ·高层住宅建筑疏散空间的布局第63-66页
     ·高层住宅建筑疏散空间使用者差异第66-67页
     ·高层住宅建筑疏散空间设计需要解决的问题第67-70页
   ·高层住宅建筑疏散空间特性第70-74页
     ·疏散空间的导向识别性第70-72页
     ·疏散空间的安全易达性第72-73页
     ·疏散空间的保护依托性第73-74页
   ·本章小结第74-75页
第4章 基于行为心理的疏散空间环境优化设计策略第75-91页
   ·疏散空间的功能整合第75-77页
     ·疏散空间的合理配置第75-76页
     ·疏散空间的尺度第76-77页
     ·疏散空间流线的有效组织第77页
   ·疏散空间感知环境的优化第77-84页
     ·视觉环境第78-80页
     ·听觉环境第80-81页
     ·嗅觉环境第81-83页
     ·触觉环境第83-84页
   ·疏散空间品质的人性化设计第84-88页
     ·动态导向性优化第84-85页
     ·疏散空间环境优化第85-87页
     ·疏散空间的性能化设计第87-88页
   ·疏散空间环境氛围的塑造第88-91页
     ·疏散环境与建筑设计的互动第88-90页
     ·本章研究得到的启示第90-91页
结论第91-92页
参考文献第92-94页
附录 1 调查问卷第94-99页
附录 2 高层住宅建筑方案平面图第99-101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参编著作第101-102页
致谢第102页

论文共10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严寒地区保障性住房建筑设计研究
下一篇:基于地域特征的重庆市城市公共空间防卫安全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