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目录 | 第7-9页 |
引言 | 第9-12页 |
一、研究目的 | 第9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三、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11页 |
五、研究的创新点 | 第11-12页 |
第一章 理论基础:环境协作立法与协同立法概述 | 第12-21页 |
一、 环境协作立法概述 | 第12-16页 |
(一) 协作立法 | 第12-15页 |
(二) 环境协作立法 | 第15-16页 |
二、 环境协同立法概述 | 第16-21页 |
(一) 协同立法 | 第16-18页 |
(二) 环境协同立法 | 第18-21页 |
第二章 现实基础:重点生态功能区环境立法现状 | 第21-30页 |
一、 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环境立法概况 | 第21-26页 |
(一) 重点生态功能区概况 | 第21-22页 |
(二) 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环境立法概况 | 第22-26页 |
二、 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环境立法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6-28页 |
(一) 立法突显部门利益和地方利益缺乏全局观念 | 第26页 |
(二) 缺乏综合生态管理理念 | 第26-27页 |
(三) 行政气息浓厚,公众参与不足 | 第27-28页 |
三、 重点生态功能区环境协同立法的必要性 | 第28-30页 |
(一) 综合生态管理的需要 | 第28页 |
(二) 解决地方环境立法冲突的需要 | 第28-29页 |
(三) 克服环境协作立法局限性的需要 | 第29-30页 |
第三章 域外经验:重点生态功能区环境协同立法的借鉴 | 第30-39页 |
一、 美国 | 第30-33页 |
(一) 美国环境立法简介 | 第30-31页 |
(二) 州际协定 | 第31-33页 |
二、 欧盟 | 第33-36页 |
(一) 欧盟环境立法简介 | 第33-34页 |
(二) 欧盟立法及其协调机制 | 第34-36页 |
三、 国外经验对我国环境协同立法的启示 | 第36-39页 |
(一) 区域环境协同立法要明确立法权限 | 第37页 |
(二) 区域环境协同立法不必改变现有的行政区划 | 第37页 |
(三) 区域环境协同立法应坚持契约理念 | 第37-38页 |
(四) 区域环境协同立法可以设置专门的协调机构 | 第38页 |
(五) 区域环境协同立法应建立完善的公众参与机制 | 第38-39页 |
第四章 对策思考:重点生态功能区环境协同立法的原则与模式 | 第39-48页 |
一、 重点生态功能区环境协同立法的基本原则 | 第39-41页 |
(一) 法制统一原则 | 第39页 |
(二) 行政区划稳定原则 | 第39-40页 |
(三) 互利共赢原则 | 第40页 |
(四) 公众参与原则 | 第40-41页 |
二、 重点生态功能区环境协同立法模式 | 第41-48页 |
(一) 重点生态功能区环境协同立法的主体 | 第41-43页 |
(二) 重点生态功能区环境协同立法的主要内容 | 第43-45页 |
(三) 重点生态功能区环境协同立法的运行机制 | 第45-48页 |
结论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53-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