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致谢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摘要 | 第7-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5页 |
| ·研究的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 第10-11页 |
|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1-12页 |
| ·研究的方法及创新点 | 第12页 |
| ·研究的内容及框架 | 第12-15页 |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5-22页 |
| ·相关理论 | 第15-17页 |
| ·产业空间集聚的相关理论 | 第15-17页 |
| ·全球价值链的相关理论 | 第17页 |
| ·产业空间集聚、全球价值链关系 | 第17-18页 |
|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8-22页 |
| ·产业空间集聚的相关文献综述 | 第18-20页 |
| ·全球价值链的相关文献综述 | 第20-22页 |
| 第三章 陕西省高技术产业空间集聚的发展现状和问题 | 第22-29页 |
| ·陕西省高技术产业空间集聚的发展现状 | 第23-27页 |
| ·产业发展结构变化 | 第23-25页 |
| ·科技投入结构变化 | 第25-27页 |
| ·人力资源结构变化 | 第27页 |
| ·陕西省高技术产业空间集聚存在的问题 | 第27-29页 |
| 第四章 陕西省高技术产业空间集聚的动因分析 | 第29-41页 |
| ·新经济地理因素 | 第30-31页 |
| ·规模经济 | 第30-31页 |
| ·运输成本 | 第31页 |
| ·创新因素 | 第31-33页 |
| ·高校及科研机构 | 第31-32页 |
| ·创新系统 | 第32页 |
| ·知识溢出 | 第32-33页 |
| ·政府支持和参与 | 第33-35页 |
| ·公共物品 | 第33-34页 |
| ·产业政策 | 第34-35页 |
| ·陕西省高技术产业空间集聚的空间相关性分析 | 第35-41页 |
| ·空间相关性检验模型的选取 | 第35-36页 |
| ·样本和变量的选取 | 第36-37页 |
| ·实证分析结果 | 第37-41页 |
| 第五章 陕西省高技术产业空间集聚的发展建议 | 第41-53页 |
| ·健全陕西省高技术产业空间集聚竞争力培养体制,加强集群内部合作 | 第41-43页 |
| ·树立正确的培育专业化核心能力的观念 | 第41-42页 |
| ·建立有利于开发专业化核心能力的机制和制度 | 第42页 |
| ·加强集群内部企业之间的合作,实现产业空间集聚专业化 | 第42-43页 |
| ·完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建立与高校合作机制 | 第43-46页 |
|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观念的创新 | 第43-44页 |
| ·完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 第44-45页 |
| ·建立人力资源管理的充电机制——培训体系 | 第45-46页 |
| ·加强与周边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 | 第46页 |
| ·加大陕西省政府支持和参与力度,促进集聚内企业协作氛围 | 第46-49页 |
| ·突破传统观念,做服务型政府 | 第46-47页 |
| ·合理改善产业空间集聚的基础设施 | 第47页 |
| ·构建产业空间集聚内企业之间的协作关系网络 | 第47-48页 |
| ·培养产业空间集聚内的社会文化氛围 | 第48-49页 |
| ·积极利用邻省资源,加快合作步伐 | 第49-50页 |
| ·推进产业升级,积极融入全球价值链 | 第50-53页 |
| ·陕西省高技术产业空间集聚的全球价值链驱动力模式 | 第50-51页 |
| ·陕西省高技术产业空间集聚的全球价值链升级模式与治理模式 | 第51-53页 |
| 第六章 结束语 | 第53-54页 |
|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53页 |
|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53-54页 |
| 参考文献 | 第54-58页 |
|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