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1页 |
·引言 | 第9-12页 |
·反悬链特性的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理论与数值研究 | 第12-14页 |
·实验研究 | 第14-15页 |
·拖曳锚运动轨迹预测方法的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研究目的及创新点 | 第18-19页 |
·论文概要 | 第19-21页 |
第二章 拖曳缆绳在均质土中的反悬链方程 | 第21-34页 |
·引言 | 第21页 |
·反悬链方程 | 第21-28页 |
·有效缆长方程 | 第28-29页 |
·考察与分析 | 第29-33页 |
·参数考察 | 第29-31页 |
·对比分析 | 第31-33页 |
·小结 | 第33-34页 |
第三章 拖曳缆绳在线性土中的反悬链方程 | 第34-49页 |
·引言 | 第34-35页 |
·反悬链方程 | 第35-37页 |
·有效缆长方程 | 第37-38页 |
·考察与分析 | 第38-47页 |
·参数考察 | 第38-43页 |
·退化分析 | 第43-44页 |
·对比分析 | 第44-47页 |
·小结 | 第47-49页 |
第四章 拖曳缆绳反悬链特性的实验研究 | 第49-87页 |
·引言 | 第49页 |
·模型实验系统 | 第49-53页 |
·反悬链形态的实验研究 | 第53-61页 |
·反悬链形态实时测量技术 | 第53-57页 |
·水槽模型实验 | 第57-61页 |
·嵌入点及有效缆长的实验研究 | 第61-68页 |
·锚的嵌入深度与系缆点处拖曳角之间的近似关系 | 第68-81页 |
·数值算例考察 | 第69-75页 |
·水槽模型实验考察 | 第75-81页 |
·等效缆长的变化 | 第81-85页 |
·小结 | 第85-87页 |
第五章 拖曳锚的运动模型及运动轨迹的理论分析框架 | 第87-103页 |
·引言 | 第87页 |
·运动模型基本假定 | 第87-89页 |
·理想状态 | 第89-92页 |
·拖曳距离表达式 | 第90-92页 |
·拖曳轨迹表达式 | 第92页 |
·实际状态 | 第92-97页 |
·拖曳轨迹表达式 | 第94页 |
·等效缆长和等效角 | 第94-95页 |
·拖缆长度表达式 | 第95页 |
·拖曳距离表达式 | 第95-96页 |
·拖曳方程 | 第96-97页 |
·考察与分析 | 第97-102页 |
·小结 | 第102-103页 |
第六章 均质土中的拖曳方程 | 第103-111页 |
·引言 | 第103页 |
·拖曳方程的求解 | 第103-105页 |
·参数考察和分析 | 第105-109页 |
·小结 | 第109-111页 |
第七章 线性土中的拖曳方程 | 第111-121页 |
·引言 | 第111页 |
·拖曳方程的求解 | 第111-113页 |
·临界缆长及临界拖曳距离 | 第113-115页 |
·参数考察与分析 | 第115-119页 |
·小结 | 第119-121页 |
第八章 考察和分析 | 第121-133页 |
·引言 | 第121页 |
·与 Murff 等[3]文献中算例的比较 | 第121-124页 |
·与鼓式离心机实验比较 | 第124-128页 |
·水槽模型实验考察 | 第128-131页 |
·小结 | 第131-133页 |
第九章 结论和展望 | 第133-139页 |
·结论 | 第133-137页 |
·展望 | 第137-139页 |
附录 | 第139-160页 |
附录 1 公式(2-13)向公式(2-14)的推导过程 | 第139-140页 |
附录 2 均质土反悬链形态精确解 | 第140-142页 |
附录 3 线性土反悬链形态精确解 | 第142-144页 |
附录 4 实际状态中均质土拖曳距离公式精度考察 | 第144-148页 |
附录 5 均质土拖曳距离公式精度考察 | 第148-152页 |
附录 6 线性土拖曳距离公式精度考察 | 第152-160页 |
参考文献 | 第160-167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167-168页 |
致谢 | 第168-1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