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48页 |
·微生物次生代谢产物形成与分子调控 | 第13-29页 |
·抗生素生产的历史以及青霉素研发的经验教训 | 第13-14页 |
·抗生素的主要类型 | 第14-18页 |
·初生代谢与次生代谢之间的关联 | 第18-21页 |
·抗生素生产的营养控制 | 第21-25页 |
·链霉菌中的全局性与特异性调节子 | 第25-29页 |
·刺糖多孢菌及其次生代谢产物多杀菌素 | 第29-37页 |
·刺糖多孢菌生理特性及菌种改良 | 第29-31页 |
·多杀菌素的结构特点与理化性质 | 第31-33页 |
·多杀菌素的作用机理与生物毒性 | 第33-34页 |
·多杀菌素的生物合成 | 第34-37页 |
·多杀菌素生产菌株的定向遗传改造策略 | 第37-43页 |
·提高多杀菌素产量 | 第38-40页 |
·异源宿主表达,缩短发酵周期 | 第40-41页 |
·合成多杀菌素新衍生物,提高杀虫活性与拓宽其杀虫谱 | 第41-42页 |
·问题与展望 | 第42-43页 |
·透明颤菌血红蛋白基因在微生物代谢工程中的应用 | 第43-47页 |
·透明颤菌血红蛋白的结构与特性 | 第43-45页 |
·透明颤菌血红蛋白的作用机理 | 第45页 |
·透明颤菌血红蛋白基因在微生物代谢工程中的应用及前景 | 第45-47页 |
·立题依据和意义 | 第47-48页 |
第二章 刺糖多孢菌SP06081的原生质体制备及再生菌株生理特性 | 第48-63页 |
·引言 | 第48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8-53页 |
·实验材料 | 第48-51页 |
·实验方法 | 第51-53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53-61页 |
·刺糖多孢菌SP06081的生长曲线 | 第53-54页 |
·刺糖多孢菌SP06081对甘氨酸的敏感性检测及原生质体制备 | 第54-55页 |
·溶菌酶作用温度对刺糖多孢菌SP06081原生质体形成与再生的影响 | 第55-56页 |
·溶菌酶浓度与作用时间对刺糖多孢菌SP06081原生质体再生的交互作用 | 第56-58页 |
·不同渗透压稳定剂对刺糖多孢菌SP06081原生质体再生的影响 | 第58页 |
·不同培养基对刺糖多孢菌SP06081原生质体再生的影响 | 第58-59页 |
·刺糖多孢菌SP06081再生菌株形态分化与多杀菌素产量的变化 | 第59-61页 |
·小结与讨论 | 第61-63页 |
·影响刺糖多孢菌SP06081原生质体制备的主要因素 | 第61页 |
·刺糖多孢菌SP06081原生质体再生菌株形态分化与多杀菌素产量变化的相关性 | 第61-63页 |
第三章 刺糖多孢菌SP06081的原生质辐射诱变改良 | 第63-82页 |
·引言 | 第63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63-67页 |
·实验材料 | 第63-64页 |
·实验方法 | 第64-67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67-79页 |
·原生质体再生自然分离纯化选育多杀菌素高产菌株 | 第67-68页 |
·快速筛选方法的建立 | 第68-73页 |
·紫外辐射对刺糖多孢菌SP06081的原生质体诱变效果 | 第73-75页 |
·不同剂量~(60)Co-γ辐射对刺糖多孢菌PR2的原生质体诱变效果 | 第75页 |
·给定剂量~(60)Co-γ辐射条件下多杀菌素高产菌株的理性筛选 | 第75-78页 |
·多杀菌素高产菌株遗传稳定性考察 | 第78-79页 |
·小结与讨论 | 第79-82页 |
·原生质体再生菌株的自然分离纯化 | 第79页 |
·多杀菌素高产菌株快速筛选方法的建立 | 第79-80页 |
·原生质体的诱变与理性筛选 | 第80-82页 |
第四章 刺糖多孢菌SP06081及PR2菌株比较蛋白质组学研究 | 第82-118页 |
·引言 | 第82-83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83-90页 |
·实验材料 | 第83-86页 |
·实验方法 | 第86-90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90-115页 |
·S.spinosaSP06081 and PR2的生理特性 | 第90-91页 |
·菌体全蛋白的鉴定结果 | 第91-93页 |
·鉴定蛋白的基因分类分析 | 第93-94页 |
·LC-MS/MS所鉴定蛋白的半定量比较分析结果 | 第94-113页 |
·选择基因的实时荧光定量RT-PCR分析 | 第113-115页 |
·小结与讨论 | 第115-118页 |
第五章 透明颤菌血红蛋白在刺糖多孢菌SP06081中的表达及其对多杀菌素生物合成的影响 | 第118-137页 |
·引言 | 第118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118-129页 |
·实验材料 | 第118-123页 |
·实验方法 | 第123-129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129-134页 |
·刺糖多孢菌整合型载体pSET152EVHB的构建 | 第129页 |
·重组工程菌株S.spinosa SP-VHb的PCR与Southem blotting检测 | 第129页 |
·VHb在重组刺糖多孢菌内生物学活性检测 | 第129-132页 |
·VHb表达对刺糖多孢菌生长与多杀菌素合成的影响 | 第132-133页 |
·不同溶氧条件下,重组菌株多杀菌素产量分析 | 第133页 |
·重组菌株的遗传稳定性分析 | 第133-134页 |
·小结与讨论 | 第134-137页 |
·VHb的异源表达策略 | 第134-135页 |
·VHb表达对刺糖多孢菌SP06081的影响 | 第135页 |
·VHb的表达与调控 | 第135-136页 |
·小结 | 第136-137页 |
第六章 主要研究结论及进一步研究设想 | 第137-139页 |
·主要研究结论 | 第137-138页 |
·下一步研究设想 | 第138-139页 |
·继续进行刺糖多孢菌的遗传改良育种 | 第138页 |
·完善多杀菌素产量提高的分子机制研究 | 第138页 |
·寻找多杀菌素生物合成全局调控基因 | 第138-139页 |
参考文献 | 第139-161页 |
附录Ⅰ: 缩略词表 | 第161-165页 |
附录Ⅱ: PermE和vgb融合基因的测序结果及Blast分析 | 第165-167页 |
附录Ⅲ: LC-MS/MS鉴定的刺糖多孢菌SP06081菌体全蛋白 | 第167-178页 |
附录Ⅳ: LC-MS/MS鉴定的刺糖多孢菌PR2菌体全蛋白 | 第178-188页 |
附录Ⅴ: 刺糖多孢菌无产量突变子Coγ802和Coγ118的相关信息 | 第188-190页 |
已发表和投稿中论文目录 | 第190-192页 |
致谢 | 第192-194页 |
本课题感谢以下基金项目的资助 | 第194-1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