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刑法论文--总则论文

紧急避险适用主体的特殊情形

中文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8页
引言第8-9页
一、紧急避险制度的概述第9-13页
 (一)紧急避险的缘起第9-10页
 (二)紧急避险的概念第10-12页
  1.国外学者对于紧急避险的定义第10页
  2.我国学者对于紧急避险概念的定义第10-11页
  3.比较总结第11-12页
 (三)紧急避险的主体第12-13页
二、特定责任人与紧急避险第13-20页
 (一)特定责任人的概念与主体扩展第13-16页
  1.第二十一条第三款的规定与内容展开第13页
  2.对第二十一条第三款适用主体的理解第13-14页
  3.特定责任人类型的理论介绍第14-15页
  4.不作为犯作为义务的发生根据研究第15页
  5.总结第15-16页
 (二)特定责任人特殊情形下适用紧急避险的条件和理由第16-20页
  1.立法规定特定责任人排除适用紧急避险的理由第16页
  2.特定责任人的危险承担义务解析第16-19页
  3.特定责任人在特定情形下为自己利益的紧急避险解析第19-20页
三、自招危险人与紧急避险第20-29页
 (一)紧急避险中的危险来源与自招危险第20页
 (二)立法现状与观点简介第20-25页
  1.立法现状与分析第20-21页
  2.观点简介与评判第21-25页
 (三)问题解决的初步构想第25-29页
  1.自招危险概述第25-26页
  2.自招危险与紧急避险的关系第26-27页
  3.避险行为与紧急避险第27页
  4.从整体的角度解决问题第27-29页
四、无辜第三人与紧急避险第29-34页
 (一)无辜第三人的容忍义务及其限度第29-31页
  1.无辜第三人承担容忍义务的法理分析第29-31页
  2.无辜第三人容忍义务的限度第31页
 (二)无辜第三人反击行为性质的学说争议第31-32页
  1.违法行为说第32页
  2.正当防卫行为说第32页
  3.紧急避险行为说第32页
 (三)无辜第三人反击行为性质定性第32-34页
参考文献第34-36页
后记第36-37页

论文共3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起哄闹事型”寻衅滋事罪研究
下一篇:论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