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者集中行为性救济的适用分析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绪论 | 第7-9页 |
选题的意义 | 第7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7-8页 |
研究方法 | 第8-9页 |
第一章 经营者集中行为性救济的定义 | 第9-12页 |
一、 行为性救济的概念阐释 | 第9页 |
二、 行为性救济的具体方式 | 第9-12页 |
(一) 强制许可条款 | 第9页 |
(二) 非歧视条款 | 第9-10页 |
(三) 终止排他性协议条款 | 第10页 |
(四) 防火墙条款 | 第10-11页 |
(五) 反报复条款 | 第11-12页 |
第二章 行为性救济的剖析 | 第12-16页 |
一、 行为性救济适用的必要性 | 第12-14页 |
(一) 识别经营者集中将带来的反竞争效果 | 第12-13页 |
(二) 行为性救济阻止反竞争效果 | 第13-14页 |
二、 行为性救济的优点 | 第14-15页 |
(一) 行为性救济具有充分的灵活性 | 第14页 |
(二) 行为性救济不会过度干预集中 | 第14-15页 |
三、 行为性救济的缺点 | 第15-16页 |
第三章 行为性救济的适用 | 第16-21页 |
一、 适用于横向集中案件 | 第16-17页 |
(一) 行为性救济的补充适用 | 第16页 |
(二) 行为性救济的优先适用 | 第16-17页 |
二、 适用于非横向集中案件 | 第17-18页 |
三、 适用于高新技术产业 | 第18-21页 |
第四章 我国经营者集中控制的行为性救济制度的完善 | 第21-25页 |
一、 我国的适用现状 | 第21-22页 |
二、 完善我国适用行为性救济制度的建议 | 第22-25页 |
(一) 完善行为性救济的法律体系 | 第22页 |
(二) 完善监督受托人制度 | 第22-23页 |
(三) 建立行为性救济复审制度 | 第23页 |
(四) 建立行业监管协调制度 | 第23-25页 |
结论 | 第25-26页 |
参考文献 | 第26-28页 |
后记 | 第2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