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9页 |
| 目录 | 第9-11页 |
| 引言 | 第11-15页 |
| 第一章 赵本山的本山传媒发展过程与相关问题 | 第15-21页 |
| ·赵本山探索出一套崭新娱乐盈利模式 | 第15-19页 |
| ·增强个人影响力,打造个人品牌 | 第15-16页 |
| ·探索二人转的商业价值,提出“绿色二人转”的理念 | 第16-17页 |
| ·打造“赵家班”,创建“刘老根大舞台”,不断完善造星产业链,扩大二人转产业能量 | 第17页 |
| ·创建与影视剧配套的舞台演出,建造影视基地,保证低成本的资金制作 | 第17-18页 |
| ·与强势伙伴携手,保证资金回收 | 第18页 |
| ·积极开发相关的衍生品,建造旅游业与餐饮业的有关项目,从而推动二人转文化的发展 | 第18-19页 |
| ·赵本山经营模式中存在的相关问题 | 第19-21页 |
| ·产品的内容质量日趋下滑 | 第19-20页 |
| ·公司管理制度有待改善 | 第20页 |
| ·如何不断创新,保证观众的持续关注 | 第20-21页 |
| 第二章 《禅宗少林·音乐大典》的内容形式及其发展趋势 | 第21-37页 |
| ·阐述《禅宗少林·音乐大典》的内容形式 | 第21-28页 |
| ·《禅宗少林·音乐大典》的主要音乐文化形式及特点 | 第21-24页 |
| ·《禅宗少林·音乐大典》蕴含的深厚的中原少林禅文化底蕴 | 第24-28页 |
| ·《禅宗少林·音乐大典》的发展趋势 | 第28-37页 |
| ·深化中原少林禅文化,打造嵩山少林品牌,对传播方式进行大胆革新 | 第28-30页 |
| ·对《禅宗少林·音乐大典》的形式与内容不断地进行创新,整合资源,以迎接国内外各种音乐市场的挑战 | 第30-32页 |
| ·打造当地本土明星,不断建造和完善武术培训学校的各方面资源,扩大《禅宗少林·音乐大典》的演出阵容与能量 | 第32-33页 |
| ·通过市场开发,加快广播报纸,影视创作,动漫游戏等媒体活动的传播,为《禅宗少林·音乐大典》的产业化发展加快步伐 | 第33-34页 |
| ·与国内外强势媒体合作,加强对中原少林禅文化的宣传力度,提升中原少林禅文化的影响力 | 第34-35页 |
| ·建造少林文化园与休闲园地,大力开发嵩山少林的旅游及休闲餐饮文化项目及衍生品的增值,形成新的产业优势 | 第35-37页 |
| 第三章 本山传媒与《禅宗少林·音乐大典》对地方音乐文化产业化的启示 | 第37-39页 |
| ·本山传媒对地方音乐文化产业化的启示 | 第37-38页 |
| ·扩大地方音乐文化的影响,寻求属于自己的音乐品牌特色 | 第37页 |
| ·对地方音乐的内容与形式进行提升 | 第37页 |
| ·发展相关旅游项目,开发衍生品 | 第37-38页 |
| ·《禅宗少林·音乐大典》对地方音乐文化产业化的启示 | 第38-39页 |
| ·创与当地音乐文化相关的实景演出剧目 | 第38页 |
| ·高新科技与创新型人才作为支撑 | 第38页 |
| ·当地的旅游环境,在欣赏地方音乐的同时还能够感受其他艺术形式 | 第38-39页 |
| 结论 | 第39-41页 |
| 参考文献 | 第41-43页 |
| 致谢 | 第43-45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45-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