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发行可转换债券后绩效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目录 | 第6-9页 |
Content | 第9-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0页 |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2-13页 |
·文献综述 | 第13-17页 |
·国外研究动态 | 第13-15页 |
·国内研究动态 | 第15-17页 |
·研究述评 | 第17页 |
·研究方法 | 第17页 |
·研究内容和逻辑框架 | 第17-20页 |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逻辑框架 | 第18-20页 |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第20-28页 |
·相关概念界定 | 第20-23页 |
·可转换债券的概念 | 第20页 |
·可转换债券的性质与特点 | 第20-21页 |
·可转换债券的要素 | 第21-23页 |
·企业绩效 | 第23页 |
·理论基础 | 第23-27页 |
·资本结构相关理论 | 第23-24页 |
·委托代理相关理论 | 第24-26页 |
·信息不对称相关理论 | 第26-27页 |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三章 我国可转换债券发展情况与存在的问题 | 第28-33页 |
·我国可转换债券发展情况 | 第28-31页 |
·我国可转换债券市场目前存在的问题 | 第31-32页 |
·可转换债券市场规模较小 | 第31页 |
·发行条款设计不太合理 | 第31-32页 |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四章 发行可转换债券后的绩效实证研究 | 第33-45页 |
·研究假设 | 第33-34页 |
·发行可转换债券对公司绩效的影响 | 第33页 |
·股权结构对公司绩效的影响 | 第33-34页 |
·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 第34-35页 |
·变量选取与定义 | 第35-38页 |
·被解释变量 | 第35-36页 |
·解释变量 | 第36-38页 |
·回归模型的构建 | 第38页 |
·描述性分析 | 第38-39页 |
·回归分析 | 第39-41页 |
·稳健性检验 | 第41-42页 |
·实证结果分析 | 第42-44页 |
·上市公司发行可转换债券后绩效下滑 | 第42-43页 |
·良好的股权结构利于公司发展 | 第43-44页 |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五章 建议 | 第45-49页 |
·对政府提出的建议 | 第45-46页 |
·适当放松对发行公司的条件限定 | 第45页 |
·加强对发行公司、机构投资者的监督、管理 | 第45-46页 |
·对拟融资公司的建议 | 第46-47页 |
·合理设计可转换债券发行条款 | 第46-47页 |
·合理选择发行可转换债券时机 | 第47页 |
·保持合理的资产负债率 | 第47页 |
·维持良好的股权结构 | 第47页 |
·对投资者的建议 | 第47-48页 |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结论 | 第49-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5-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附录 | 第58-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