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0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0-11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11-12页 |
·理论价值 | 第11页 |
·现实意义 | 第11-12页 |
·国内外的相关研究 | 第12-18页 |
·国外的相关研究 | 第12-14页 |
·国内的相关研究 | 第14-18页 |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8-20页 |
·研究思路 | 第18页 |
·研究方法 | 第18-20页 |
第2章 学生贷款的理论基础 | 第20-23页 |
·教育成本分担理论 | 第20-21页 |
·人力资本理论 | 第21-22页 |
·教育公平理论 | 第22-23页 |
第3章 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演变 | 第23-28页 |
·前国家助学贷款阶段(1949 年—1999 年) | 第23-24页 |
·国家助学贷款试点阶段(1999 年 6 月—2000 年 8 月) | 第24页 |
·国家助学贷款改进阶段(2000 年 9 月—2004 年 5 月) | 第24-25页 |
·国家助学贷款完善阶段(2004 年 6 月—至今) | 第25-26页 |
·国家助学贷款新模式—生源地助学贷款(2007 年 8 月—至今) | 第26-28页 |
第4章 国家助学贷款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 | 第28-35页 |
·国家助学贷款的成效 | 第28页 |
·国家助学贷款存在的问题 | 第28-33页 |
·国家助学贷款供需失衡 | 第28-30页 |
·国家助学贷款分布失衡 | 第30-31页 |
·国家助学贷款实施没有形成合力 | 第31-32页 |
·国家助学贷款违约率高 | 第32-33页 |
·贷款条款设计欠合理 | 第33页 |
·国家助学贷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3-35页 |
·政策性与商业化相互矛盾 | 第33页 |
·个人信用制度不健全 | 第33-34页 |
·配套法律法规空白 | 第34页 |
·高校管理有待加强 | 第34-35页 |
第5章 完善我国高校助学贷款政策的建议 | 第35-43页 |
·优化国家助学贷款产品设计 | 第35-37页 |
·适当放宽最高贷款限额 | 第35页 |
·适当延长还款期限 | 第35-36页 |
·设置多种还款方式,增加减免还款措施 | 第36-37页 |
·积极推进生源地助学贷款 | 第37页 |
·建立健全国家助学贷款法律法规 | 第37-39页 |
·进一步明确国家助学贷款的地位和作用 | 第37-38页 |
·加快国家助学贷款立法 | 第38-39页 |
·完善国家助学贷款运行机制 | 第39-42页 |
·建立以财政担保为主的风险共担机制 | 第39页 |
·建立健全个人信用系统 | 第39-40页 |
·完善国家助学贷款的咨询和服务体系 | 第40-41页 |
·搞好家庭经济情况调查,促进贷款的公平性 | 第41-42页 |
·加强大学生诚信体系建设 | 第42-43页 |
·建立健全学生信用奖惩机制 | 第42页 |
·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 | 第42-43页 |
结语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致谢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