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英文摘要 | 第4-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52页 |
第一节 研究缘起 | 第9-23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9-12页 |
二、研究目的 | 第12-13页 |
三、基本概念 | 第13-20页 |
四、研究意义 | 第20-23页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第23-41页 |
一、国外文献综述与评价 | 第23-33页 |
二、国内文献综述与评价 | 第33-41页 |
第三节 研究设计与方法 | 第41-52页 |
一、研究问题 | 第41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41-45页 |
三、研究框架 | 第45-49页 |
四、研究特色 | 第49-50页 |
五、研究限制 | 第50-52页 |
第二章 后“9·11”时代美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新政策 | 第52-84页 |
第一节 美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主要法律与政策 | 第52-59页 |
一、《国防教育法》正式启动外语教学和区域研究 | 第52-54页 |
二、《文化教育相互交流法案》把外语教育和区域纳入国民教育体系 | 第54-55页 |
三、《高等教育法》对构成国际化的诸多要素提供系统性支持 | 第55-57页 |
四、《国际教育法》强调联邦政府资助和管理国际教育的责任 | 第57-58页 |
五、《国际教育备忘录》确定国际教育要服务于美国的世界领袖战略 | 第58-59页 |
第二节 美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新政策的出台与修订 | 第59-82页 |
一、“9·11事件”使美国再次处于"斯普特尼克"时刻 | 第59-60页 |
二、新保守主义势力抬头并对美国政治带来巨大影响 | 第60-67页 |
三、《爱国者法案》相关条款对高等教育国际化活动造成严重冲击 | 第67-73页 |
四、《高等教育法》修订对高等教育国际化活动严格监控 | 第73-76页 |
五、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出现“钟摆现象” | 第76-82页 |
本章小结 | 第82-84页 |
第三章 后“9·11”时代美国高校学生国际流动的新方向 | 第84-121页 |
第一节 美国高校学生国际流动的数量与流向 | 第84-92页 |
一、美国接受外国学生人数稳定增长 | 第84-88页 |
二、美国派出学生主要前往欧洲国家 | 第88-92页 |
第二节 美国高校学生国际流动的下降与转向 | 第92-120页 |
一、美国接受外国学生人数持续下降 | 第92-99页 |
二、在美外国学生学习生活变得更加艰难 | 第99-105页 |
三、美国派出学生开始转向亚非拉国家 | 第105-120页 |
本章小结 | 第120-121页 |
第四章 后“9·11”时代美国高校师资国际流动的新特点 | 第121-159页 |
第一节 美国高校师资国际流动的广泛性 | 第121-132页 |
一、美国高校广泛接纳外国师资 | 第121-126页 |
二、美国高校不断向国外派出师资 | 第126-132页 |
第二节 美国高校师资国际流动的异常性 | 第132-158页 |
一、美国高校接纳外国师资开始变得艰难 | 第132-139页 |
二、联邦政府联合高校向国外派出师资的策略与效果 | 第139-158页 |
本章小结 | 第158-159页 |
第五章 后“9·11”时代美国高校课程国际化的新方式 | 第159-197页 |
第一节 美国高校课程国际化的自发和系统性发展 | 第159-167页 |
一、课程国际化呈现出零星发展状态 | 第159-163页 |
二、课程国际化获得系统性发展 | 第163-167页 |
第二节 美国高校课程国际化服务于国家利益 | 第167-195页 |
一、课程国际化上升至与国家安全休戚相关高度 | 第168-172页 |
二、课程国际化在不同群体之间的反应存在差异 | 第172-182页 |
三、课程国际化实施方式呈现综合化 | 第182-195页 |
本章小结 | 第195-197页 |
第六章 后“9·11”时代美国高校外语教学的新地位 | 第197-231页 |
第一节 美国高校外语教学的语种与质量 | 第197-203页 |
一、外语教学科目中盛行欧洲语言 | 第197-200页 |
二、学生学习外语的总比例逐渐降低 | 第200-201页 |
三、学生学习外语的水平和质量总体偏低 | 第201-203页 |
第二节 美国高校外语教学的移位现象 | 第203-230页 |
一、美国对外语人才需求大量增加 | 第204-212页 |
二、联邦政府大力资助外语教学 | 第212-219页 |
三、高校采取措施加强外语教学 | 第219-230页 |
本章小结 | 第230-231页 |
第七章 后“9·11”时代美国高校科学研究的新环境 | 第231-269页 |
第一节 美国大学学术自由的历史传统与价值 | 第231-236页 |
一、西方大学自由研究和探索的历史源远流长 | 第231-232页 |
二、美国大学提出并奉行保障学术自由的"三A原则" | 第232-236页 |
第二节 美国大学校园学术自由受到侵害的主要表现 | 第236-267页 |
一、"视同出口"规定严重危害理工科师生科研活动 | 第237-244页 |
二、"黑名单"冲击人文社会科学教师的言论自由 | 第244-267页 |
本章小结 | 第267-269页 |
第八章 后“9·11”时代美国高校举办境外分校的新境遇 | 第269-310页 |
第一节 美国在19-20世纪举办的境外分校 | 第269-274页 |
一、境外分校主要为满足到国外传教的需要 | 第269-271页 |
二、境外分校及合作项目集中在国外的历史和文化名城 | 第271-272页 |
三、境外分校的教学模式以美国本土高校为蓝本 | 第272-274页 |
第二节 美国高校境外分校渗入政治与经济因素 | 第274-309页 |
一、高校举办境外分校受地缘政治影响 | 第274-287页 |
二、美国高校举办境外分校的总体发展形势 | 第287-299页 |
三、美国高校举办境外分校遭遇的困境 | 第299-309页 |
本章小结 | 第309-310页 |
第九章 结论与思考 | 第310-313页 |
第一节 主要结论 | 第310-311页 |
第二节 研究存在不足 | 第311-313页 |
参考文献 | 第313-324页 |
致谢 | 第324-326页 |
博士期间的科研成果与获奖荣誉 | 第326-32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