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绪论 | 第9-27页 |
第一章 当代中国警政的背景与起源 | 第27-50页 |
·中国王朝警政的文化积淀 | 第27-36页 |
·西方现代警政对中国的影响 | 第36-44页 |
·当代中国警政的源起 | 第44-48页 |
·小结 | 第48-50页 |
第二章 从警政话语看现代国家成长中的执政理念变迁 | 第50-88页 |
·三代政治精英的警政话语 | 第50-60页 |
·警政文本的叙事话语 | 第60-72页 |
·建国以来20次全国公安会议概述 | 第60-65页 |
·有代表性的6次全国公安会议主要精神解读 | 第65-72页 |
·警政话语嬗变中的执政理念传承更张 | 第72-86页 |
·一以贯之:党的领导、群众路线 | 第72-74页 |
·逐步调适:专政色彩淡化、服务理念扩张 | 第74-82页 |
·执政理念变迁的文化渊源与历史脉络 | 第82-84页 |
·词语透视:"敌人"、"坏分子"、"坏人"涵义辨析 | 第84-86页 |
·小结 | 第86-88页 |
第三章 从警政制度看现代国家成长中的公民权利规制 | 第88-137页 |
·当代中国警政法规的演进过程与内容特征 | 第88-109页 |
·警政政策法规立改废概况 | 第88-94页 |
·警政法规的主要内容 | 第94-105页 |
·警政法规的基本特征 | 第105-107页 |
·案例写照:孙志刚事件 | 第107-109页 |
·纵向比较:以治安管理处罚法规为例 | 第109-120页 |
·从"条例"到"法"的演进 | 第110-111页 |
·从只要秩序、淡化自由到秩序优先、兼顾自由 | 第111-115页 |
·警察权在范围、种类和幅度上的扩展 | 第115-116页 |
·警察权在程序、监督和自由裁量上的收缩 | 第116-120页 |
·横向比较:以中国大陆地区与台湾地区的刑侦制度为例 | 第120-129页 |
·两岸侦查目的任务比较 | 第122页 |
·两岸侦查程序比较 | 第122-125页 |
·两岸侦查强制措施比较 | 第125-129页 |
·从警政法规执行效果看公民权利实际保障 | 第129-135页 |
·小结 | 第135-137页 |
第四章 从警政策略看现代国家成长中的国家能力建设 | 第137-196页 |
·西方国家警政策略演变的基本历程 | 第137-154页 |
·当代中国警政策略的调整 | 第154-171页 |
·保卫新生政权与镇反运动 | 第155-156页 |
·改革开放后社会风尚的变迁与"严打" | 第156-159页 |
·治理理论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 第159-163页 |
·社区警务与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 | 第163-166页 |
·社会治安问题的复杂化与推进平安建设 | 第166-171页 |
·警政重心由"治安"向"维稳"的移转 | 第171-182页 |
·当代中国警政的两次重心移转 | 第171-174页 |
·当下中国警政重心转向维稳的具体表现 | 第174-180页 |
·维稳与警察职能泛化 | 第180-182页 |
·国家能力建设与警政策略优化 | 第182-194页 |
·对社会治安实际状况的剖析 | 第182-189页 |
·当代中国警政策略的优化 | 第189-194页 |
·小结 | 第194-196页 |
第五章 从警政组织看现代国家成长中的政府职能转换 | 第196-236页 |
·组织结构功能的多向度发展 | 第196-211页 |
·建国后警政机构沿革概况 | 第196-200页 |
·专政、管理和服务职能的同步扩展 | 第200-207页 |
·窗口缩影:派出所职能定位的演变 | 第207-211页 |
·组织管理体制的现代化走向 | 第211-225页 |
·世界各国警政管理体制综述 | 第211-213页 |
·当代中国警政管理体制的基本原则 | 第213-216页 |
·管理体制的科学化 | 第216-221页 |
·管理体制的集权化 | 第221-225页 |
·组织成员身份的多重性趋势 | 第225-234页 |
·小结 | 第234-236页 |
结论 | 第236-244页 |
参考文献 | 第244-2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