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目录 | 第8-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8页 |
·锂离子电池的概况 | 第10页 |
·锂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 | 第10-13页 |
·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 | 第13-14页 |
·SnO_2/Graphene负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 第14-18页 |
·SnO_2的结构 | 第14-15页 |
·锡的氧化物负极材料的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目前锡电极研究存在的问题及改性 | 第16页 |
·石墨烯的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SnO_2/石墨烯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及特点 | 第17-18页 |
·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 | 第18-23页 |
·新型锂离子电池富锂层状氧化物正极材料的研究现状 | 第23-26页 |
·富锂层状氧化物的结构特点 | 第23-24页 |
·富锂层状氧化物的反应机理 | 第24-25页 |
·富锂层状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 第25-26页 |
·选题意义与研究内容 | 第26-28页 |
第二章 实验方法 | 第28-32页 |
·主要的实验药品和仪器 | 第28-29页 |
·实验药品 | 第28页 |
·实验仪器 | 第28-29页 |
·材料的制备 | 第29页 |
·SnO_2/石墨烯负极材料的制备 | 第29页 |
·富锂层状氧化物Li[Li_(0.2)Mn_(0.54)Ni_(0.13)Co_(0.13)]O_2正极材料的制备 | 第29页 |
·材料的表征 | 第29-30页 |
·X射线衍射分析(XRD) | 第29-30页 |
·扫描电子显电镜(SEM) | 第30页 |
·傅立叶变换红外谱图分析仪(FT-IR) | 第30页 |
·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30-32页 |
·锂离子电池制备 | 第30页 |
·充放电测试 | 第30-31页 |
·循环伏安测试和交流阻抗测试 | 第31-32页 |
第三章 氧化锡/石墨烯复合负极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 | 第32-42页 |
·引言 | 第32页 |
·实验方法 | 第32-33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3-40页 |
·氧化锡/石墨烯复合负极材料的XRD表征 | 第33-35页 |
·氧化锡/石墨烯复合负极材料的SEM分析 | 第35页 |
·氧化锡/石墨烯复合负极材料的FI-IR谱分析 | 第35-36页 |
·氧化锡/石墨烯复合负极材料的Raman分析 | 第36-37页 |
·氧化锡石墨烯复合负极材料的TGA分析 | 第37-38页 |
·氧化锡/石墨烯复合负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表征 | 第38-40页 |
·本章小结 | 第40-42页 |
第四章 Li[Li_(0.2)Mn_(0.54)Ni_(0.13)Co_(0.13)]O_2正极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 | 第42-56页 |
·引言 | 第42-43页 |
·实验方法 | 第43-44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4-54页 |
·Li[Li_(0.2)Mn_(0.54)Ni_(0.13)Co_(0.13)]O_2正极材料的XRD表征 | 第44-45页 |
·Li[Li_(0.2)Mn_(0.54)Ni_(0.13)Co_(0.13)]O_2正极材料的SEM分析 | 第45-46页 |
·Li[Li_(0.2)Mn_(0.54)Ni_(0.13)Co_(0.13)]O_2正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表征 | 第46-54页 |
·本章小结 | 第54-56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个人简历 | 第67-68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