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4页 |
·引言 | 第8-9页 |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9-12页 |
·国内外有关气象因子对褐飞虱迁飞影响的研究进展 | 第9-10页 |
·国内外有关东亚季风指数的研究进展 | 第10-11页 |
·褐飞虱预测预报方法研究 | 第11-12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2页 |
·研究内容 | 第12-14页 |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 | 第14-20页 |
·资料来源 | 第14-16页 |
·虫情资料 | 第14-16页 |
·气象资料 | 第16页 |
·基础地理信息 | 第16页 |
·方法 | 第16-20页 |
·虫情数据的处理 | 第16页 |
·季风指数的计算 | 第16-17页 |
·副高指数的计算 | 第17页 |
·西风环流指数的计算 | 第17-18页 |
·东亚大槽指数的计算 | 第18页 |
·建立预报方程的方法 | 第18-20页 |
第三章 季风变化对我国褐飞虱发生时间的影响 | 第20-40页 |
·褐飞虱发生时间的统计 | 第20-24页 |
·迁入始见期的统计 | 第20-21页 |
·迁入高峰期的统计 | 第21-23页 |
·迁出终见期的统计 | 第23-24页 |
·东亚季风指数的季节变化 | 第24-25页 |
·褐飞虱迁飞过程与季风的关系 | 第25-31页 |
·褐飞虱迁入始见期与季风 | 第25-26页 |
·褐飞虱北迁、南迁高峰期与季风 | 第26-30页 |
·褐飞虱迁出终见期与季风 | 第30-31页 |
·褐飞虱发生极端年份的个例分析 | 第31-36页 |
·季风对我国褐飞虱极早、极晚迁入始见期的影响 | 第31-34页 |
·季风对我国褐飞虱极早、极晚迁出终见期的影响 | 第34-36页 |
·结论与讨论 | 第36-40页 |
第四章 褐飞虱的发生与前期环流特征量的遥相关 | 第40-46页 |
·近30a我国褐飞虱发生程度和发生面积概况 | 第40-41页 |
·春、夏季环流指数的年际变化 | 第41-43页 |
·春季环流指数的年际变化 | 第41-42页 |
·夏季环流指数的年际变化 | 第42-43页 |
·褐飞虱发生程度、发生面积与前期环流指数的遥相关 | 第43-45页 |
·结论与讨论 | 第45-46页 |
第五章 褐飞虱发生时间的中短期预报预警研究 | 第46-60页 |
·预报因子和预报量的确定 | 第46-48页 |
·预报因子的选择 | 第46-47页 |
·预报量的选择 | 第47-48页 |
·预报因子与预报量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 第48-52页 |
·全国褐飞虱发生时间与四种环流指数的关系分析 | 第48-50页 |
·单站褐飞虱发生时间与四种环流指数的关系分析 | 第50-52页 |
·预报因子的筛选 | 第52-53页 |
·预报方程的建立 | 第53-56页 |
·全国褐飞虱最早始见期和最晚终见期的预报模型 | 第53页 |
·单站褐飞虱始见期、终见期的预报模型 | 第53-56页 |
·预报方程准确性分析 | 第56-58页 |
·结论与讨论 | 第58-60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0-64页 |
·本文研究的主要结论 | 第60-61页 |
·季风变化对褐飞虱发生时间的影响 | 第60页 |
·褐飞虱异常发生年份个例分析 | 第60-61页 |
·褐飞虱发生程度和发生面积与前期环流特征量的遥相关 | 第61页 |
·褐飞虱发生时间的预报模型研究 | 第61页 |
·主要特色和创新点 | 第61页 |
·展望 | 第61-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8页 |
作者简介 | 第68-70页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