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介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9页 |
| 绪论 | 第9-13页 |
| 一、选题依据及意义 | 第9-10页 |
| 二、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 三、论文创新性 | 第11-13页 |
| 一、仕宦生涯 | 第13-18页 |
| (一) 进士及第,初入仕途 | 第13页 |
| (二) 擢升台谏,跻身京官 | 第13-16页 |
| (三) 执掌言事,官拜副相 | 第16-18页 |
| 二、政治理念 | 第18-26页 |
| (一) 君臣观:上下同心,君明臣贤 | 第18-20页 |
| (二) 民本观:与民以利,宽简而治 | 第20-22页 |
| (三) 择吏观:廉明公正,端良谨重 | 第22-24页 |
| (四) 治边观:从容裕如,无为而为 | 第24-26页 |
| 三、台谏风格 | 第26-36页 |
| (一) 形成缘由 | 第26-32页 |
| 1. 尊崇文士、优容言官之政策 | 第26-28页 |
| 2. 倡言国政、兼济天下之士风 | 第28-31页 |
| 3. 砥砺性格、坚守德操之风骨 | 第31-32页 |
| (二) 具体显现 | 第32-34页 |
| 1. 张尧佐事件 | 第32-33页 |
| 2. 陈旭事件 | 第33-34页 |
| (三) 影响 | 第34-36页 |
| 1. 士风层面 | 第34页 |
| 2. 制度层面 | 第34-35页 |
| 3. 个体层面 | 第35-36页 |
| 四、变法态度 | 第36-42页 |
| (一) 惟理予从 | 第36-38页 |
| (二) 渐有更张 | 第38-42页 |
| 1. 关于任用之争 | 第38-39页 |
| 2. 关于札子之争 | 第39-42页 |
| 结语 | 第42-43页 |
| 参考文献 | 第43-47页 |
| 附录 | 第47-57页 |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