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绪论 | 第11-20页 |
一、 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二、 研究综述 | 第12-15页 |
(一) 关于《窝果策尼果》的研究成果 | 第12-13页 |
(二) 口头程式理论及其应用 | 第13-15页 |
三、 文本选择与田野调查 | 第15-17页 |
(一) 文本选择 | 第15-16页 |
(二) 田野调查 | 第16-17页 |
四、 研究内容、思路和创新点 | 第17-20页 |
(一)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二) 研究思路 | 第18-19页 |
(三) 创新之处 | 第19-20页 |
第一章 《窝果策尼果》中的语词程式 | 第20-34页 |
一、 称呼语程式 | 第20-23页 |
二、 角色名称程式 | 第23-25页 |
三、 数字程式 | 第25-34页 |
(一) 数字程式“三” | 第25-29页 |
(二) 数字程式“七” | 第29-31页 |
(三) 数字程式“九” | 第31-34页 |
第二章 《窝果策尼果》中的平行式 | 第34-43页 |
一、 平行句 | 第34-37页 |
(一) 并列式 | 第34-36页 |
(二) 递进式 | 第36-37页 |
二、 平行段落 | 第37-40页 |
(一) 连续式 | 第37-38页 |
(二) 间隔式 | 第38-39页 |
(三) 复合式 | 第39-40页 |
三、 平行式与《窝果策尼果》的审美特性 | 第40-43页 |
第三章 《窝果策尼果》中的主题 | 第43-57页 |
一、 不同歌中的苦扎扎主题之比较 | 第43-47页 |
(一) 《虎玛达作(年轮树)》中的苦扎扎主题 | 第43-44页 |
(二) 《虎珀拉珀卜(翻年歌)》中的苦扎扎主题 | 第44-45页 |
(三) 《奇虎窝玛策尼窝(十二月风俗歌)》中的苦扎扎主题 | 第45-47页 |
二、 不同版本的年轮树故事中主题之比较 | 第47-51页 |
(一) 最初的年轮树 | 第49页 |
(二) 遮天树王 | 第49-50页 |
(三) 砍树 | 第50页 |
(四) 认年月日 | 第50-51页 |
三、 主题与《窝果策尼果》的不一致性 | 第51-57页 |
(一) 主题的长度 | 第51-52页 |
(二) 主题的元素 | 第52-53页 |
(三) 主题的排列 | 第53页 |
(四) 主题可变性的形成 | 第53-55页 |
(五) 主题的可变性与《窝果策尼果》的不一致性 | 第55-57页 |
第四章 《窝果策尼果》中的故事范型 | 第57-64页 |
一、 “得到→失去→重新得到”故事范型 | 第57-62页 |
(一) 得到天地、失去天地、重新得到天地 | 第57-58页 |
(二) 得到人种、失去人种、重新得到人种 | 第58-59页 |
(三) 得到寨子的护佑、失去寨子的护佑、重新得到寨子的护佑 | 第59-60页 |
(四) 得到历法、失去历法、重新得到历法 | 第60页 |
(五) 得到能人、失去能人、重新得到能人 | 第60-61页 |
(六) 得到庄稼娘、失去庄稼娘、重新得到庄稼娘 | 第61-62页 |
二、 故事范型与哈尼民族文化心理 | 第62-64页 |
结论 | 第64-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3页 |
一、 专著 | 第67-68页 |
二、 期刊文章 | 第68-71页 |
三、 论文集 | 第71-72页 |
四、 学位论文 | 第72-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附录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