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1 导论 | 第11-19页 |
·论文选题的现实背景以及理论意义 | 第11-13页 |
·论文选题的背景 | 第11-12页 |
·论文选题的意义 | 第12-13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国内外关于工业化的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与粮食主产区工业化相关的文献综述 | 第16-17页 |
·论文研究的思路和内容以及方法 | 第17-18页 |
·论文研究的思路和内容 | 第17页 |
·论文研究的方法 | 第17-18页 |
·论文的基本框架 | 第18页 |
·论文研究的创新点 | 第18-19页 |
2 粮食主产区的工业化推进 | 第19-27页 |
·我国13个粮食主产区的粮食生产情况概述 | 第19-22页 |
·确保粮食产量,保证国家粮食安全 | 第19-20页 |
·我国13个粮食主产区农业概况 | 第20-21页 |
·我国及粮食主产区粮食产量的变化 | 第21-22页 |
·粮食主产区的工业化发展水平分析 | 第22-27页 |
·粮食主产区发展工业化的必要性 | 第22-23页 |
·当前粮食主产区存在的问题 | 第23-24页 |
·各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工业化的现状 | 第24-26页 |
·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工业化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 第26-27页 |
3 粮食生产与工业化的比较研究 | 第27-31页 |
·我国粮食生产的工业化发展历程 | 第27-28页 |
·我国粮食生产的工业发展模式 | 第27-28页 |
·发达国家粮食生产与工业化的关系 | 第28-29页 |
·对发达国家粮食生产工业化的借鉴 | 第29-31页 |
4 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与工业化的关系 | 第31-41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31页 |
·计量分析方法 | 第31-32页 |
·模型的选择和变量的选择 | 第32-33页 |
·数据的收集 | 第33-34页 |
·模型的设定 | 第34-38页 |
·模型的分析 | 第38-41页 |
5 实现粮食主产区工业化和粮食产量互利共赢的相关对策建议 | 第41-53页 |
·正确处理好粮食主产区工业和农业的关系 | 第41-42页 |
·以河南科迪的发展模式为例探讨粮食生产工业化的发展途径 | 第42-43页 |
·我国工业反哺农业的机制和模式 | 第43-46页 |
·工业反哺农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 第43-44页 |
·我国工业反哺农业的路径选择 | 第44-45页 |
·我国工业反哺农业的长效机制 | 第45-46页 |
·我国农业转型期间的工业化战略 | 第46-48页 |
·工业化转型期间引进农业科技资源的必要性 | 第46-47页 |
·引进科技资源的路径选择 | 第47-48页 |
·新型工业化背景下的粮食生产工业化发展途径 | 第48-53页 |
·新型工业化的内涵 | 第48-49页 |
·新型工业化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 第49-50页 |
·粮食生产在新型工业化背景下的基本思路 | 第50-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7页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