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10页 |
1.文献综述 | 第10-16页 |
·相关概念 | 第10-12页 |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2-16页 |
·国外城市居住区儿童游憩空间设计的研究进展 | 第12-14页 |
·国内城市居住区儿童游憩空间设计的研究进展 | 第14-16页 |
2.引言 | 第16-20页 |
·研究背景 | 第16页 |
·研究目的 | 第16-17页 |
·研究意义 | 第17页 |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文献阅读分析法 | 第18页 |
·实地调查法 | 第18页 |
·综合分析法 | 第18页 |
·归纳总结法 | 第18-19页 |
·研究框架 | 第19-20页 |
3.城市居住区儿童户外游憩心理及行为特点 | 第20-28页 |
·城市居住区儿童户外游憩年龄分组 | 第20-21页 |
·感知运动阶段 | 第20页 |
·前运算阶段 | 第20-21页 |
·具体运算阶段 | 第21页 |
·城市居住区儿童户外游憩活动的特点 | 第21-22页 |
·亲近自然性 | 第21页 |
·同龄聚集性 | 第21页 |
·时间性 | 第21-22页 |
·自我中心性 | 第22页 |
·连续性 | 第22页 |
·城市居住区儿童户外游憩活动的分类 | 第22-23页 |
·模仿型 | 第22页 |
·建构型 | 第22页 |
·运动型 | 第22页 |
·冒险型 | 第22页 |
·角色型 | 第22页 |
·智力型 | 第22-23页 |
·城市居住区儿童户外游憩活动的心理特点 | 第23-25页 |
·认知 | 第23-24页 |
·情感 | 第24页 |
·智力 | 第24页 |
·好奇 | 第24页 |
·独立 | 第24-25页 |
·兴趣 | 第25页 |
·主动性 | 第25页 |
·城市居住区儿童户外游憩活动的行为特点 | 第25-27页 |
·感官和运动刺激 | 第25页 |
·动手能力 | 第25-26页 |
·交往 | 第26页 |
·探索 | 第26-27页 |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4.城市居住区儿童户外游憩空间的调查研究 | 第28-53页 |
·调查对象、时间和方法 | 第28-31页 |
·调查对象 | 第28-30页 |
·调查时间 | 第30页 |
·研究方法 | 第30-31页 |
·城市居住区儿童户外游憩行为观察分析 | 第31-41页 |
·观察点和观察时间段 | 第31-32页 |
·儿童的年龄和性别情况 | 第32-34页 |
·儿童游憩持续时间观察分析 | 第34页 |
·儿童游憩类型观察分析 | 第34-36页 |
·儿童游憩互动性观察分析 | 第36-38页 |
·监护人行为观察分析 | 第38-40页 |
·城市居住区儿童户外游憩行为观察小结 | 第40-41页 |
·城市居住区儿童户外游憩活动问卷调查分析 | 第41-47页 |
·城市居住区儿童户外游憩机会和频率 | 第41-43页 |
·城市居住区儿童户外游憩地点 | 第43-44页 |
·城市居住区儿童户外游憩内容 | 第44页 |
·城市居住区儿童户外游憩同伴 | 第44-45页 |
·城市居住区儿童户外游憩监护人 | 第45页 |
·儿童对城市居住区户外游憩的态度 | 第45-46页 |
·家长对城市居住区儿童户外游憩的态度 | 第46页 |
·城市居住区儿童户外游憩活动调查小结 | 第46-47页 |
·城市居住区儿童户外游憩空间问卷调查分析 | 第47-52页 |
·城市居住区儿童户外游憩场地拥有情况 | 第47-48页 |
·城市居住区儿童户外游憩场地位置 | 第48-49页 |
·城市居住区儿童户外游憩空间区域划分 | 第49页 |
·城市居住区儿童户外游憩空间自然要素 | 第49-50页 |
·城市居住区儿童户外游憩空间人工设施 | 第50页 |
·城市居住区儿童户外游憩空间器械配置 | 第50-51页 |
·家长对城市居住区儿童户外游憩空间的评价 | 第51-52页 |
·城市居住区儿童户外游憩空间调查小结 | 第52页 |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5.城市居住区儿童户外游憩空间设计策略 | 第53-83页 |
·城市居住区儿童户外游憩空设计原则 | 第53-54页 |
·生态性设计原则 | 第53页 |
·可达性设计原则 | 第53页 |
·多样性设计原则 | 第53页 |
·适用性设计原则 | 第53-54页 |
·安全性设计原则 | 第54页 |
·遵循生态性原则,进行空间气候分析 | 第54-59页 |
·温度 | 第54-56页 |
·降雨和湿度 | 第56-57页 |
·风速风向 | 第57-58页 |
·日照 | 第58-59页 |
·把握可达性原则,选取空间场地位置 | 第59-63页 |
·位置分析 | 第59-61页 |
·位置选择 | 第61-63页 |
·依据多样性原则,划分空间区域布局 | 第63-69页 |
·从宏观角度划分区域布局 | 第63-66页 |
·从微观角度进行功能分区 | 第66-69页 |
·按照适用性原则,塑造空间自然元素 | 第69-77页 |
·植物 | 第69-72页 |
·沙 | 第72-74页 |
·水 | 第74-77页 |
·掌握安全性原则,构建空间人工设施 | 第77-82页 |
·游戏器械设施 | 第77-78页 |
·园林景观设施 | 第78-80页 |
·附属公共服务设施 | 第80-82页 |
·本章小结 | 第82-83页 |
6.结论与讨论 | 第83-85页 |
·研究结论 | 第83-84页 |
·研究讨论 | 第84-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88页 |
附录 1 城市居住区儿童户外游憩行为观察调查表 | 第88-89页 |
附录 2 城市居住区儿童户外游憩情况调查问卷(家长问卷) | 第89-91页 |
致谢 | 第91-92页 |
个人简介 | 第92页 |
在读期间相关学术成果 | 第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