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绿化规划论文--绿化系统规划论文--城乡各类型绿化地规划论文

城市出入口道路绿地景观规划设计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5页
目录第5-8页
1 绪论第8-15页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8-9页
     ·研究背景第8-9页
     ·研究意义第9页
   ·国内外研究概况第9-12页
     ·国外研究概况第9-10页
     ·国内研究概况第10-12页
   ·研究方法第12-13页
     ·文献资料法第12-13页
     ·实地调研法第13页
     ·典型案例研究第13页
   ·研究内容第13-15页
     ·城市出入口道路绿地景观现状研究第13页
     ·“城市出入口”标志性研究第13页
     ·城市出入口道路绿地景观特性研究第13页
     ·城市出入口道路绿地景观规划构成要素研究第13-15页
2 城市出入口道路绿地景观规划的基本概念第15-22页
   ·基本概念第15-17页
     ·城市出入口第15-16页
     ·道路绿地景观第16页
     ·城市出入口道路第16-17页
     ·相关的规范与标准第17页
   ·“城市出入口”的特殊性第17-19页
     ·标志性第17-18页
     ·期待性第18页
     ·相对变动性第18页
     ·复杂性和整体性第18-19页
   ·以“城市出入口”为限定的道路绿地景观的特殊性第19页
     ·动态观赏性第19页
     ·景观生态性第19页
     ·塑造特色性第19页
   ·我国城市出入口道路绿地景观现状及存在问题第19-20页
     ·景观建设现状第19-20页
     ·景观规划建设存在问题第20页
   ·研究的必要性第20-22页
3 城市出入口道路绿地景观规划的理论框架第22-48页
   ·城市出入口道路景观基本特性第22-29页
     ·景观的动视觉特性第22-24页
     ·景观的尺度特性第24-26页
     ·景观的动态特性第26页
     ·景观的标志性和文化特性第26-29页
   ·城市出入口道路绿地景观与交通安全第29-33页
     ·交通安全特性第29-31页
     ·影响交通安全的景观因子第31-33页
   ·城市出入口道路绿地景观规划目标和设计原则第33-34页
     ·总体目标第33页
     ·设计原则第33-34页
   ·城市出入口道路绿地景观规划方法第34-36页
     ·节奏与韵律第34-35页
     ·对比第35页
     ·空间转换第35-36页
   ·城市出入口道路绿地景观构成要素研究第36-46页
     ·环境设施规划第37-38页
     ·栽植设计第38-42页
     ·沿途城市街景规划第42-43页
     ·道路形象设计第43-45页
     ·本章小结第45-46页
   ·城市出入口道路绿地与附属绿地规划建设第46-47页
     ·扩大城市绿地整体生态效益,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第46页
     ·补充公园绿地空间,完善城市绿地系统网络第46页
     ·提高老城区环境质量与人文品质,有利于城市更新第46-47页
   ·城市出入口道路绿地景观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第47-48页
4 案例分析——池州市迎宾大道景观规划设计第48-68页
   ·项目概况第48-49页
     ·区位分析第48页
     ·规划范围第48页
     ·规划设计依据第48-49页
   ·现状分析第49-50页
     ·自然环境概况第49页
     ·人文历史概况第49页
     ·景观现状概况第49-50页
   ·规划定位和目标第50-51页
     ·规划定位第50-51页
     ·规划目标第51页
   ·规划原则第51页
     ·功能性第51页
     ·景观性第51页
     ·文化性第51页
   ·总体规划第51-54页
       ·整体分析第51-52页
     ·空间轴线第52-53页
     ·规划总图第53页
     ·功能分区第53-54页
   ·详细规划设计第54-66页
     ·道路景观规划第55-56页
     ·环境设施规划第56-58页
     ·栽植设计第58-63页
     ·沿途城市街景规划第63-64页
     ·景观节点及环境地标规划第64-66页
   ·经验启示第66-68页
5 结论与展望第68-70页
   ·结论第68页
   ·展望第68-70页
参考文献第70-72页
致谢第72-73页
个人简介第73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第73页

论文共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室内热舒适度评价研究
下一篇:城市居住区儿童户外游憩空间设计研究--以合肥市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