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1 引言 | 第12-23页 |
·镰刀菌的生物学特性 | 第12页 |
·平邑甜茶 | 第12-13页 |
·苹果连作障碍的发病机制 | 第13-15页 |
·生物因素 | 第13-14页 |
·非生物因素 | 第14-15页 |
·植物病原菌毒素研究进展 | 第15-17页 |
·毒素的制备方式 | 第16页 |
·毒素致病机制 | 第16-17页 |
·连作障碍的防治措施 | 第17-22页 |
·栽植过程选择优良的抗性砧木 | 第17-18页 |
·化学防治 | 第18-19页 |
·物理防治 | 第19-20页 |
·生物防治 | 第20-22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2-23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3-30页 |
·供试材料、试剂及主要仪器 | 第23-25页 |
·供试试剂 | 第23-24页 |
·主要仪器 | 第24页 |
·供试品种 | 第24-25页 |
·四种镰刀菌培养滤液对水培平邑甜茶生长的影响 | 第25页 |
·尖孢和串珠镰刀菌培养滤液对水培平邑甜茶的影响 | 第25页 |
·六种杀菌剂对盆栽平邑甜茶生长生理指标的影响 | 第25-26页 |
·测定项目与方法 | 第26-30页 |
·生长量的结果测定 | 第26-27页 |
·培养滤液活性测定 | 第27页 |
·细胞膜透性测定 | 第27页 |
·叶绿素含量测定 | 第27页 |
·根系活力测定 | 第27-28页 |
·可溶性蛋白含量的测定 | 第28页 |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测定 | 第28-29页 |
·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测定 | 第29页 |
·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测定 | 第29页 |
·丙二醛(MDA)含量测定 | 第29页 |
·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测定 | 第29-30页 |
·多酚氧化酶(PPO)活性测定 | 第30页 |
·数据处理 | 第30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0-50页 |
·四种镰刀菌培养滤液生物活性测定 | 第30-31页 |
·四种镰刀菌培养滤液对平邑甜茶幼苗生物量的影响 | 第31-34页 |
·尖孢镰刀菌和串珠镰刀菌培养滤液对平邑甜茶幼苗生物量的影响 | 第34-35页 |
·尖孢镰刀菌和串珠镰刀菌培养滤液对幼苗根系细胞膜透性的影响 | 第35-36页 |
·尖孢镰刀菌和串珠镰刀菌培养滤液对保护酶活性及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 第36-39页 |
·六种杀菌剂对平邑甜茶幼树生物量影响 | 第39-41页 |
·六种杀菌剂对根系活力的影响 | 第41-42页 |
·六种杀菌剂对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第42-43页 |
·六种杀菌剂对根系可溶蛋白含量的影响 | 第43-44页 |
·六种杀菌剂对根系 SOD 活性的影响 | 第44页 |
·六种杀菌剂对根系 POD 活性的影响 | 第44-45页 |
·六种杀菌剂对根系 CAT 活性的影响 | 第45-46页 |
·六种杀菌剂对根系 MDA 含量的影响 | 第46-47页 |
·六种杀菌剂对根系 PAL 活性的影响 | 第47-48页 |
·六种杀菌剂对根系 PPO 活性的影响 | 第48-50页 |
4 讨论 | 第50-54页 |
·四种镰刀菌产毒能力差异 | 第50页 |
·镰刀菌是引起连作障碍的主要生物因素之一 | 第50-51页 |
·杀菌剂对平邑甜茶根系生长调控作用 | 第51-54页 |
5 结论 | 第54-55页 |
·明确了连作土壤中四种镰刀菌对平邑甜茶生长的抑制作用 | 第54页 |
·明确了镰刀菌培养滤液对平邑甜茶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 第54页 |
·明确了盆栽条件下杀菌剂对平邑甜茶幼苗生长的促进作用及最适剂量 | 第54-55页 |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