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1 引言 | 第12-22页 |
·遗传多样性 | 第12-18页 |
·生物多样性与遗传多样性 | 第12-13页 |
·遗传多样性研究进展 | 第13-15页 |
·AFLP 与荧光标记 AFLP | 第15-18页 |
·紫椴概况 | 第18-20页 |
·紫椴表型遗传多样性研究 | 第19页 |
·紫椴分子水平遗传多样性的研究 | 第19-20页 |
·椴树属其他树种遗传多样性研究 | 第20页 |
·野核桃概况 | 第20-21页 |
·核桃属 AFLP 研究 | 第20-21页 |
·野核桃其他方面研究 | 第21页 |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21-22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2-29页 |
·实验地概况 | 第22-23页 |
·紫椴实验地概况 | 第22-23页 |
·野核桃实验地概况 | 第23页 |
·实验材料 | 第23-25页 |
·紫椴实验材料 | 第23-24页 |
·野核桃实验材料 | 第24-25页 |
·主要的试剂与仪器 | 第25-26页 |
·主要试剂及配制 | 第25-26页 |
·主要仪器 | 第26页 |
·实验方法 | 第26-29页 |
·DNA 的提取 | 第26-27页 |
·AFLP 体系的建立 | 第27-28页 |
·数据的提取及分析 | 第28-29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9-45页 |
·紫椴遗传多样性 | 第29-38页 |
·紫椴 DNA 检测及 AFLP 反应体系优化 | 第29-30页 |
·不同引物组合的紫椴单株多态性 | 第30-31页 |
·紫椴单株的特异性条带 | 第31-33页 |
·紫椴单株的遗传相似性分析和聚类分析 | 第33-35页 |
·紫椴群体的遗传多样性 | 第35-36页 |
·紫椴群体间的遗传分化 | 第36-37页 |
·紫椴群体间的遗传距离和遗传一致度 | 第37页 |
·紫椴群体的聚类分析 | 第37-38页 |
·野核桃遗传多样性 | 第38-45页 |
·野核桃 AFLP 反应结果 | 第38-39页 |
·野核桃单株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 第39-40页 |
·野核桃单株的特异性条带 | 第40-42页 |
·野核桃群体的遗传多样性 | 第42-43页 |
·野核桃群体间的遗传分化 | 第43页 |
·野核桃群体间的遗传距离和遗传一致度 | 第43-44页 |
·野核桃群体的聚类分析 | 第44-45页 |
4 讨论 | 第45-51页 |
·野核桃和紫椴 DNA 提取及 AFLP 体系的优化 | 第45页 |
·山东省紫椴的遗传多样性 | 第45-48页 |
·山东省紫椴的遗传结构 | 第48-49页 |
·山东省野核桃的遗传多样性 | 第49-50页 |
·山东省紫椴、野核桃的濒危机制及保护 | 第50-51页 |
5 结论 | 第51-54页 |
·紫椴遗传多样性分析 | 第51-52页 |
·紫椴单株的 AFLP 多态性分析 | 第51页 |
·紫椴单株的特异性位点 | 第51-52页 |
·紫椴单株的遗传相似性系数与聚类分析 | 第52页 |
·紫椴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 第52页 |
·野核桃遗传多样性分析 | 第52-54页 |
·野核桃单株的 AFLP 多态性分析 | 第52页 |
·野核桃单株的特异性位点 | 第52页 |
·野核桃单株的遗传相似性系数与聚类分析 | 第52页 |
·野核桃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攻读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