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1 序言 | 第11-22页 |
·致癌染料研究背景 | 第11-13页 |
·致敏性分散染料 | 第11-12页 |
·致癌性偶氮染料 | 第12-13页 |
·致癌染料的禁令 | 第13页 |
·致癌染料检测方法的研究背景 | 第13-17页 |
·致癌染料的检测方法 | 第14-16页 |
·常见几种织物上致癌染料的检测 | 第16-17页 |
·影响致癌染料准确检测的主要问题 | 第17-20页 |
·染料合成过程中生成致癌芳胺 | 第17页 |
·染料检测过程中生成致癌芳胺 | 第17-19页 |
·假阳性结果的确证 | 第19页 |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测定不确定度评定 | 第19-20页 |
·论文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及解决途径 | 第20-22页 |
·论文中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20页 |
·论文中提出的解决思路 | 第20-21页 |
·小结 | 第21-22页 |
2 实验方案及实验原理 | 第22-29页 |
·九种致癌染料的各项参数总结 | 第22-25页 |
·纺织品上致癌染料剥色研究思路 | 第25-26页 |
·响应面曲线实验设计思路 | 第26-27页 |
·应用HPLC-DAD技术检测致癌染料的基本思路 | 第27页 |
·应用HPLC-MSD技术检测致癌染料的基本思路 | 第27-28页 |
·小结 | 第28-29页 |
3 九种致癌染料剥色条件的优化 | 第29-39页 |
·实验部分 | 第29-30页 |
·材料 | 第29页 |
·仪器 | 第29页 |
·染色、剥色实验 | 第29-30页 |
·九种致癌染料的最大紫外吸收波长测定 | 第30页 |
·剥色条件的优化 | 第30-38页 |
·剥色剂对剥色效果的影响 | 第30-31页 |
·超声波功率对剥色效果的影响 | 第31-32页 |
·超声波处理温度对剥色效果的影响 | 第32-34页 |
·超声时间对剥色效果的影响 | 第34-35页 |
·pH对剥色效果的影响 | 第35-36页 |
·添加剂对剥色效果的影响 | 第36-38页 |
·小结 | 第38-39页 |
4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HPLC-DAD)检测九种致癌染料 | 第39-50页 |
·实验部分 | 第39-41页 |
·材料 | 第39页 |
·仪器和软件 | 第39页 |
·标准溶液得配制 | 第39-40页 |
·实验设计 | 第40页 |
·标准曲线绘制 | 第40页 |
·精密度实验 | 第40-41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1-49页 |
·模型有效性分析 | 第41-45页 |
·优化后色谱方法的有效性分析 | 第45-47页 |
·优化后色谱方法的线性检测范围、最低检测限、定量检测限 | 第47-49页 |
·优化后色谱方法的精密度 | 第49页 |
·小结 | 第49-50页 |
5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连质谱技术(HPLC-MSD)检测九种致癌染料 | 第50-61页 |
·实验部分 | 第50-52页 |
·材料 | 第50页 |
·仪器 | 第50页 |
·标准溶液的配制 | 第50页 |
·色谱条件 | 第50页 |
·质谱条件 | 第50-51页 |
·样品前处理 | 第51-52页 |
·标准曲线绘制 | 第52页 |
·精密度实验 | 第52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2-58页 |
·色谱、质谱条件的优化 | 第52-54页 |
·优化后HPLC-MSD方法的线性检测范围、最低检测限、定量检测限 | 第54-56页 |
·优化后HPLC-MSD方法的精密度 | 第56-57页 |
·实际样品的检测 | 第57-58页 |
·小结 | 第58-61页 |
结论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67-69页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