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录 | 第1-7页 |
| 摘要 | 第7-8页 |
| Abstract | 第8-9页 |
| 简略词表 | 第9-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8页 |
| 1. 量子点 | 第10-16页 |
| ·量子点的光学性质 | 第10-11页 |
| ·量子点的水相合成方法 | 第11-12页 |
| ·量子点的生物功能化修饰 | 第12-13页 |
| ·量子点在细胞标记成像中的应用 | 第13-16页 |
| 2. 贵金属纳米簇 | 第16-26页 |
| ·贵金属纳米簇的荧光性质 | 第17-18页 |
| ·贵金属纳米簇的合成方法 | 第18-21页 |
| ·贵金属纳米簇在生物成像中的应用 | 第21-24页 |
| ·贵金属纳米簇与生物系统的相互作用 | 第24-26页 |
| 3. 课题设计思想及意义 | 第26-28页 |
| 第二章 CdTe量子点荧光探针用于植物细胞CLE19受体的成像分析 | 第28-43页 |
| 1. 前言 | 第28-29页 |
| 2. 试剂与主要仪器 | 第29-30页 |
| ·试剂 | 第29-30页 |
| ·主要仪器 | 第30页 |
| 3. 实验方法 | 第30-33页 |
| ·拟南芥的种植 | 第30页 |
| ·拟南芥原生质体的分离与纯化 | 第30-31页 |
| ·GSH-CdTe量子点的合成及表征 | 第31-32页 |
| ·CLE19偶联的GSH-CdTe量子点荧光探针的制备 | 第32页 |
| ·CLE19偶联的GSH-CdTe量子点荧光探针用于植物细胞CLE19受体的成像分析 | 第32-33页 |
| 4. 结果与讨论 | 第33-42页 |
| ·拟南芥的种植 | 第33-34页 |
| ·拟南芥原生质体的分离与纯化 | 第34-35页 |
| ·GSH-CdTe量子点的合成及表征 | 第35-36页 |
| ·GSH-CdTe量子点与CLE19多肽的偶联及表征 | 第36-39页 |
| ·GSH-CdTe量子点对拟南芥原生质体细胞的影响 | 第39-40页 |
| ·GSH-CdTe量子点荧光探针对拟南芥原生质体细胞的标记成像 | 第40-42页 |
| 5. 结论 | 第42-43页 |
| 第三章 以CLE19多肽为模板制备贵金属(Au、Ag)纳米簇荧光探针并将其用于植物细胞CLE19受体的成像分析 | 第43-52页 |
| 1. 前言 | 第43-44页 |
| 2. 试剂与主要仪器 | 第44页 |
| ·试剂 | 第44页 |
| ·主要仪器 | 第44页 |
| 3. 实验方法 | 第44-45页 |
| ·以CLE19多肽为模板合成Ag NCs和Au NCs | 第44页 |
| ·CLE19-Ag NCs和Au NCs的表征 | 第44页 |
| ·拟南芥的种植及原生质体的制备 | 第44-45页 |
| ·CLE19-Ag NCs用于拟南芥原生质体表面CLE19受体的成像分析 | 第45页 |
| 4. 结果与讨论 | 第45-51页 |
| ·CLE19多肽的合成及表征 | 第45-46页 |
| ·CLE19多肽用于Ag NCs和Au NCs的合成 | 第46-47页 |
| ·CLE19-Ag NCs的表征 | 第47-48页 |
| ·CLE19-Au NCs的表征 | 第48-50页 |
| ·CLE19-Ag NCs用于植物细胞CLE19受体的成像分析 | 第50-51页 |
| 5. 结论 | 第51-52页 |
| 第四章 组氨酸修饰的Au NCs与BSA相互作用研究 | 第52-64页 |
| 1. 前言 | 第52-53页 |
| 2. 试剂与主要仪器 | 第53-54页 |
| ·试剂 | 第53页 |
| ·主要仪器 | 第53-54页 |
| 3. 实验方法 | 第54页 |
| ·组氨酸修饰的Au NCs的合成及表征 | 第54页 |
| ·Au NCs与BSA的相互作用 | 第54页 |
| 4. 结果与讨论 | 第54-63页 |
| ·组氨酸修饰的Au NCs表征 | 第54-55页 |
| ·Au NCs对BSA荧光猝灭机理的研究 | 第55-60页 |
| ·Au NCs与BSA相互作用的热力学研究 | 第60-61页 |
| ·Au NCs对BSA的结构改变研究 | 第61-63页 |
| 5. 结论 | 第63-64页 |
| 全文总结 | 第64-65页 |
| 参考文献 | 第65-78页 |
| 致谢 | 第78-79页 |
| 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