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多词表达抽取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目录 | 第7-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9页 |
·课题的来源与研究意义 | 第9-12页 |
·课题来源 | 第9页 |
·多词表达概述 | 第9-11页 |
·多词表达课题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多词表达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多词表达研究历史 | 第13-14页 |
·多词表达抽取方法 | 第14-15页 |
·多词表达发展趋势 | 第15页 |
·本文研究内容与创新之处 | 第15-17页 |
·研究内容 | 第15-17页 |
·创新之处 | 第17页 |
·本文组织结构 | 第17-19页 |
第二章 多词表达抽取方法概述 | 第19-31页 |
·多词表达抽取方法 | 第19-26页 |
·基于统计的方法 | 第19-22页 |
·基于有监督训练的方法 | 第22-23页 |
·基于语言学知识的方法 | 第23-24页 |
·基于双语信息的方法 | 第24-25页 |
·多种方法组合 | 第25-26页 |
·实验准备 | 第26-30页 |
·语料准备 | 第26-29页 |
·评价准则 | 第29-30页 |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三章 基于双语的多词表达抽取 | 第31-43页 |
·基于词对齐的双语多词表达抽取 | 第31-34页 |
·词对齐基本概念 | 第31-32页 |
·词对齐工具GIZA++ | 第32-34页 |
·基于短语对齐的双语多词表达抽取 | 第34-36页 |
·短语对齐基本概念 | 第34页 |
·短语对齐工具Moses | 第34-36页 |
·实验与结果分析 | 第36-42页 |
·语料预处理 | 第37-38页 |
·基于词对齐的抽取实验 | 第38-40页 |
·基于短语对齐的抽取实验 | 第40-41页 |
·结果比较与分析 | 第41-42页 |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四章 基于句法分析的多词表达抽取 | 第43-53页 |
·句法分析器介绍 | 第43-46页 |
·伯克利句法分析器 | 第43-44页 |
·斯坦福句法分析器 | 第44-45页 |
·哈工大句法分析器 | 第45-46页 |
·基于句法分析的多词表达抽取实验 | 第46-52页 |
·语料预处理 | 第47-48页 |
·句法分析 | 第48-49页 |
·句法分析结果格式化 | 第49-50页 |
·抽取候选及过滤 | 第50-52页 |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五章 中文多词表达数据集构建与应用 | 第53-65页 |
·分类器介绍 | 第53-55页 |
·朴素贝叶斯 | 第53-54页 |
·支持向量机 | 第54页 |
·K近邻 | 第54-55页 |
·中文多词表达分类数据集构建 | 第55-60页 |
·统计过滤实验 | 第56-57页 |
·多词表达分类 | 第57-60页 |
·中文多词表达分类数据集 | 第60页 |
·句法纠错 | 第60-64页 |
·句法纠错实验 | 第61-62页 |
·多词表达词义消歧实验 | 第62-64页 |
·章小结 | 第64-65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5-68页 |
·本文工作总结 | 第65-66页 |
·下一步工作 | 第66-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2页 |
在读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与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72-73页 |
附录A 述宾结构定中结构歧义词 | 第73-74页 |
致谢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