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3页 |
引言 | 第13-15页 |
一、问题的提出—城中村集体经济改造的重大意义及面临的法律困境 | 第15-17页 |
(一) 城中村集体经济改造的意义 | 第15-16页 |
(二) 城中村集体经济改造的法律困境 | 第16-17页 |
二、城中村集体经济改造模式法律分析 | 第17-21页 |
(一) 合作社 | 第17页 |
(二) 股份合作制 | 第17-18页 |
(三) 股份制 | 第18-21页 |
三、股份公司成员资格问题 | 第21-25页 |
(一) 认定集体成员资格的标准与公司法的冲突 | 第21-22页 |
1、《公司法》对于股份公司股东资格的认定标准 | 第21页 |
2、城中村改造中认定股份公司成员标准与公司法的冲突 | 第21-22页 |
(二) 股东退出机制与公司法的冲突 | 第22页 |
1、《公司法》对于股份公司股东退出机制的规定 | 第22页 |
2、股东退出机制与公司法的冲突 | 第22页 |
(三) 破解股东认定与退出的困境 | 第22-25页 |
1、成员资格的认定 | 第22-23页 |
2、建立合理的股东退出机制 | 第23-25页 |
四、村集体资产量化为公司股份问题 | 第25-29页 |
(一) 村集体资产的现状分析 | 第25页 |
(二) 集体资产量化与公司法的冲突问题研究 | 第25-27页 |
1、产权界定 | 第25-26页 |
2、产权量化 | 第26-27页 |
(三) 严格村集体资产产权界定、股份量化程序 | 第27-29页 |
1、集体资产产权界定、清产核资 | 第27-28页 |
2、股份量化问题 | 第28-29页 |
五、改制后股份公司法人治理结构问题 | 第29-33页 |
(一) 《公司法》中关于股份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有关规定 | 第29-30页 |
(二) 城中村集体经济股份制改造后法人治理结构与《公司法》的冲突 | 第30-31页 |
(三) 创新城中村股份公司法人治理模式 | 第31-33页 |
1、发起人人数限制的问题 | 第31-32页 |
2、董事会、监事会的设立问题 | 第32-33页 |
结论 | 第33-34页 |
参考文献 | 第34-37页 |
致谢 | 第37-38页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第38-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