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导言 | 第11-13页 |
一、 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11-12页 |
二、 文献综述 | 第12-13页 |
三、 研究方法 | 第13页 |
第一章 国际海洋法法庭管辖权概述 | 第13-25页 |
第一节 国际海洋法法庭的创建及其地位和作用 | 第13-17页 |
一、 国际海洋法法庭的创建 | 第13-14页 |
二、 国际海洋法法庭的地位及作用 | 第14-17页 |
第二节 国际海洋法法庭管辖权的概念和特点 | 第17-22页 |
一、 国际海洋法法庭管辖权的概念 | 第17-19页 |
二、 国际海洋法法庭管辖权的种类 | 第19页 |
三、 国际海洋法法庭管辖权的特点 | 第19-22页 |
第三节 国际海洋法法庭管辖权确立的基础 | 第22-25页 |
一、 国际海洋法法庭管辖权确立的法理基础 | 第22页 |
二、 国际海洋法法庭管辖权确立的唯一基础——当事国同意 | 第22-23页 |
三、 国际海洋法法庭管辖权基础的形式 | 第23-25页 |
第二章 国际海洋法法庭管辖权确立的标准及程序 | 第25-38页 |
第一节 国际海洋法法庭管辖权确立的标准 | 第25-34页 |
一、 国际海洋法法庭的当事方 | 第25-29页 |
二、 国际海洋法法庭管辖的争端事项 | 第29-32页 |
三、 国际海洋法法庭管辖权确立标准中的特殊情形 | 第32-34页 |
第二节 国际海洋法法庭管辖权确立的程序 | 第34-38页 |
一、 管辖权确立程序的主体 | 第34-35页 |
二、 管辖权确立的“初步程序” | 第35-36页 |
三、 管辖权确立的“初步反对程序” | 第36-38页 |
第三章 国际海洋法法庭行使管辖权之实例分析 | 第38-48页 |
第一节 “朱诺商人号”案(THE “JUNOTRADER” CASE) | 第38-40页 |
一、 案件的由来及焦点问题 | 第38-39页 |
二、 国际海洋法法庭确立管辖权的依据和理由 | 第39页 |
三、 评述 | 第39-40页 |
第二节 “大王子号”案(THE“GRANDPRINCE” CASE) | 第40-44页 |
一、 案件的由来及焦点问题 | 第40-42页 |
二、 国际海洋法法庭确立管辖权的依据和理由 | 第42-43页 |
三、 评述 | 第43-44页 |
第三节 “MOX 工厂案”(THEMOXPLANTCASE) | 第44-46页 |
一、 案件的由来及焦点问题 | 第44-45页 |
二、 国际海洋法法庭确立管辖权的依据和理由 | 第45页 |
三、 评述 | 第45-46页 |
第四节 “关于划分孟加拉国和缅甸在孟加拉湾的海洋边界案” | 第46-48页 |
一、 案件的由来及焦点问题 | 第46-47页 |
二、 国际海洋法法庭确立管辖权的依据和理由 | 第47页 |
三、 评述 | 第47-48页 |
第四章 关于调整我国对待国际海洋法法庭管辖权之立场的思考 | 第48-61页 |
第一节 我国的保留及存在的问题 | 第48-51页 |
一、 我国对国际海洋法法庭管辖权的保留 | 第48-50页 |
二、 我国对海洋法法庭管辖权的保留存在的问题 | 第50-51页 |
第二节 我国接受海洋法法庭管辖权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 第51-54页 |
一、 接受海洋法法庭管辖权的必要性分析 | 第51-52页 |
二、 接受海洋法法庭管辖权的可行性分析 | 第52-54页 |
第三节 我国的具体应对措施 | 第54-61页 |
一、 采取“有限接受型”模式接受海洋法法庭的管辖 | 第54-58页 |
二、 充分利用国际海洋法法庭管辖权确立标准和程序来保护我国的海洋权益 | 第58-61页 |
结语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6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66-67页 |
后记 | 第67-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