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6页 |
·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10-11页 |
·人力资源管理研究综述 | 第11-13页 |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1-12页 |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2-13页 |
·本文的主要内容 | 第13-14页 |
·本文的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 | 第15-16页 |
第二章 人力资源管理理论概述 | 第16-22页 |
·人力资源管理的涵义与特点 | 第16-17页 |
·人力资源管理的涵义 | 第16页 |
·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 | 第16-17页 |
·人力资源管理的任务与目标 | 第17-19页 |
·人力资源管理的任务 | 第17-18页 |
·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 | 第18-19页 |
·人力资源管理的体系与结构 | 第19-20页 |
·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 | 第20-22页 |
第三章 内蒙古边防总队人力资源管理现状与问题分析 | 第22-32页 |
·内蒙古公安边防部队现状 | 第22-23页 |
·内蒙古自治区边境状况简介 | 第22页 |
·内蒙古公安边防部队简介 | 第22-23页 |
·内蒙古公安边防人力资源管理 | 第23-24页 |
·边防部队工作的主要特点 | 第23页 |
·边防部队人力资源管理现状 | 第23-24页 |
·边防部队人力资源配置存在问题 | 第24-25页 |
·人员配置结构不合理 | 第24页 |
·人力资源的利用存在浪费现象 | 第24-25页 |
·边防部队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 | 第25-27页 |
·边防部队干部任用方面的不完善 | 第25页 |
·边防部队公平环境的缺陷影响激励机制的建立健全 | 第25-26页 |
·边防部队薪酬奖励机制的刻板僵化 | 第26页 |
·对口头表扬等简单激励形式不够重视 | 第26-27页 |
·边防部队人才培养与人力资源开发机制滞后 | 第27-28页 |
·人才培养与实际需求不一致 | 第27页 |
·人才培养机制基础薄弱,效率偏低 | 第27-28页 |
·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开发滞后 | 第28页 |
·对边防部队人员缺乏合理的职业规划 | 第28-30页 |
·对官兵职业规划的重视不够 | 第28-29页 |
·边防部队职业规划忽视个人需要 | 第29页 |
·现有的职业规划机制不成熟 | 第29页 |
·缺乏科学的测评手段 | 第29-30页 |
·边防部队考核制度不完善 | 第30-32页 |
·边防部队的考核工作缺少系统的理论指导 | 第30页 |
·考核指标设置不合理,难以量化 | 第30-31页 |
·考核中难以避免人为因素 | 第31-32页 |
第四章 边防部队人力资源管理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2-38页 |
·外部环境因素影响 | 第32-33页 |
·社会环境因素影响 | 第32页 |
·市场经济因素影响 | 第32-33页 |
·文化环境与价值体系因素的影响 | 第33页 |
·边防部队自身工作存在缺陷 | 第33-38页 |
·边防部队人力资源战略目标不明确 | 第33-34页 |
·边防部队人力资源管理机制改革滞后 | 第34-35页 |
·边防部队官兵科学文化基础知识与能力薄弱 | 第35-36页 |
·缺乏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人才 | 第36-38页 |
第五章 边防部队人力资源优化的对策和建议 | 第38-50页 |
·做好边防部队人力资源规划工作 | 第38-41页 |
·对基层部队人力资源的需求与供给进行预测 | 第38-40页 |
·确立边防部队人力资源规划目标 | 第40页 |
·做好人力资源规划的评估工作 | 第40-41页 |
·对边防部队人力资源开发的建议 | 第41-43页 |
·将人才培养提升到军事战略高度 | 第41-42页 |
·建设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人才队伍 | 第42页 |
·注意人才培养的科学化与手段的现代化 | 第42-43页 |
·对激励机制优化的建议 | 第43-46页 |
·应根据边防部队实际情况制定激励机制 | 第43页 |
·借鉴国外激励机制的经验 | 第43-44页 |
·应采取物质激励、晋升激励和情感激励相结合的多样化方法 | 第44-46页 |
·建立有效的绩效考核机制 | 第46-47页 |
·树立正确的绩效考核观念 | 第46页 |
·完善考核主体,提高考核公信力 | 第46-47页 |
·明细考核指标及权重 | 第47页 |
·对边防部队优化职业规划工作的建议 | 第47-50页 |
·强化部队军人职业责任感 | 第48页 |
·为官兵提供提升自我素质的机会 | 第48-49页 |
·依据官兵个人情况引导其进行职业规划 | 第49-50页 |
结语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3页 |
致谢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