烤烟成熟和调制期间颜色参数变化及烤前晾制对其质量的影响
致谢 | 第1-7页 |
摘要 | 第7-9页 |
1 文献综述 | 第9-16页 |
·烟叶烘烤特性的概念 | 第9页 |
·影响烟叶烘烤特性的客观因素 | 第9-10页 |
·遗传因素 | 第9页 |
·生态条件 | 第9页 |
·栽培管理措施 | 第9-10页 |
·影响烟叶烘烤特性的主要农艺性状 | 第10-11页 |
·部位 | 第10页 |
·成熟度 | 第10页 |
·颜色 | 第10-11页 |
·烟叶叶形特征 | 第11页 |
·烟叶的组织结构 | 第11页 |
·调制过程中烟叶主要生理生化变化特性 | 第11-13页 |
·水分 | 第11-12页 |
·多酚氧化酶 | 第12页 |
·主要碳水化合物 | 第12页 |
·主要含氮化合物 | 第12-13页 |
·当前烟叶烘烤特性描述存在的问题 | 第13页 |
·烟叶颜色的重要作用 | 第13-14页 |
·烟叶颜色体系的选择 | 第13-14页 |
·CIE-L*a*b*应用研究进展 | 第14页 |
·晾制条件对烘烤质量的影响 | 第14-16页 |
2 引言 | 第16-17页 |
3 材料和方法 | 第17-20页 |
·成熟度处理 | 第17-18页 |
·试验材料 | 第17页 |
·烘烤取样 | 第17页 |
·测定项目和方法 | 第17-18页 |
·烤前晾制处理 | 第18-19页 |
·试验材料 | 第18页 |
·试验设计 | 第18页 |
·试验方法 | 第18-19页 |
·数据分析 | 第19-20页 |
4 结果与分析 | 第20-46页 |
·不同成熟度烟叶烘烤中外观形态的变化 | 第20-32页 |
·叶片颜色参数 | 第20-22页 |
·叶片正反面颜色参数相对差值 | 第22-23页 |
·叶片正反面颜色参数的相关分析 | 第23-24页 |
·色素含量 | 第24-25页 |
·颜色参数和色素含量的回归分析 | 第25页 |
·主要化学成分 | 第25-26页 |
·颜色参数与主要化学成分的相关分析 | 第26-27页 |
·叶片主要化学成分对颜色参数的逐步回归分析 | 第27-29页 |
·叶片组织结构 | 第29-30页 |
·叶片形态 | 第30-32页 |
·烤前晾制对烘烤中烟叶生理指标的影响 | 第32-41页 |
·叶片水分 | 第32-33页 |
·自由水含量 | 第32页 |
·结合水含量 | 第32-33页 |
·组织水含量 | 第33页 |
·叶片生理生化特性 | 第33-36页 |
·过氧化物酶 | 第33-34页 |
·多酚氧化酶 | 第34页 |
·苯丙氨酸解氨酶 | 第34-35页 |
·脂氧合酶 | 第35页 |
·淀粉酶 | 第35-36页 |
·色素含量 | 第36-39页 |
·新黄质 | 第36页 |
·紫黄质 | 第36-37页 |
·叶黄素 | 第37页 |
·β-胡萝卜素 | 第37-38页 |
·叶绿素a | 第38页 |
·叶绿素b | 第38-39页 |
·烤烟叶片颜色参数 | 第39-41页 |
·L 值 | 第39页 |
·a*值 | 第39-40页 |
·b*值 | 第40页 |
·C 值 | 第40-41页 |
·H 值 | 第41页 |
·烤后烟叶质量 | 第41-44页 |
·外观质量 | 第41-43页 |
·等级结构 | 第43页 |
·化学成分 | 第43-44页 |
·烟叶烘烤中各阶段烘烤时间 | 第44-46页 |
5 结论与讨论 | 第46-51页 |
·不同成熟度烟叶在烘烤中的变化 | 第46-48页 |
·颜色参数 | 第46页 |
·颜色参数相对差值 | 第46-47页 |
·色素含量 | 第47页 |
·主要化学成分 | 第47页 |
·叶片组织结构及形态 | 第47-48页 |
·烤前晾制对烟叶生理指标的影响 | 第48-49页 |
·烟叶水分 | 第48页 |
·关键酶活性 | 第48-49页 |
·色素 | 第49页 |
·烟叶颜色参数 | 第49页 |
·烤前晾制对烤后烟叶质量的影响 | 第49-50页 |
·烤前晾制对烘烤时间的影响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8页 |
英文摘要 | 第58-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