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业基础科学论文--肥料学论文--农家肥料论文--堆肥、沤肥论文

牛粪高温堆肥过程中的物质变化、微生物多样性以及腐熟度评价研究

摘要第1-11页
ABSTRACT第11-14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4-38页
 1 前言第14页
 2 农业固体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第14-17页
   ·农作物秸秆的资源化利用第14-15页
   ·畜禽粪便的资源化利用第15-17页
 3 影响堆肥过程的因素及堆肥腐熟度的研究进展第17-26页
   ·影响堆肥化进程的因素第17-19页
   ·堆肥腐熟度的研究进展第19-26页
 4 堆肥过程中DNA提取方法的研究进展第26-27页
 5 堆肥过程中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进展第27-31页
   ·传统平板培养法第28页
   ·磷脂脂肪酸分析(PLFA)和中性脂肪酸甲酯分析(NLFA)第28-29页
   ·分子生物学方法第29-31页
 6 研究意义和技术路线第31-33页
   ·堆肥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第31页
   ·研究的内容及意义第31-32页
   ·研究技术路线第32-33页
 参考文献第33-38页
第二章 牛粪高温堆肥过程中的物质变化及其腐熟度评价研究第38-70页
 第一节 牛粪高温堆肥过程中物料的理化性质变化及腐熟度的研究第38-56页
  1 引言第38页
  2 材料和方法第38-41页
   ·堆肥原料及理化性质第38-39页
   ·堆肥设备与材料测定仪器第39页
   ·堆肥过程及样品采集与保存第39页
   ·理化性质的测定第39-41页
  3 结果与分析第41-53页
   ·堆肥过程中原料颜色、气味和颗粒度的变化第41-42页
   ·堆肥过程中温度的变化第42-43页
   ·堆肥过程中含水率的变化第43-44页
   ·挥发性固体物质和灰分变化第44-45页
   ·全碳(TC)和全氮(TN)含带的变化第45-47页
   ·pH和电导率(EC)的变化第47-48页
   ·E_4/E_6的变化第48-49页
   ·水溶性有机碳(WSC)的变化第49-50页
   ·NH_4~+-N和NO_3~-N的变化第50-52页
   ·发芽指数(GI)的变化第52-53页
   ·各腐熟指标相关性分析第53页
  4 讨论第53-54页
  5 小结第54-56页
 第二节 牛粪高温堆肥过程中物料的光谱学特性及腐熟度的研究第56-65页
  1 引言第56页
  2 材料方法第56-58页
   ·样品的采集与保存第56页
   ·重金属离子的测定第56页
   ·三维荧光光谱测定液的制备第56-57页
   ·三位荧光光谱的测定第57页
   ·红外光谱的测定第57-58页
   ·数据处理与分析第58页
  3 结果与分析第58-63页
   ·水溶性重金属离子的含量第58-59页
   ·堆肥过程中三维荧光图谱的变化与分析第59-62页
   ·牛粪堆肥过程中的红外光谱分析第62-63页
  4 讨论第63-64页
  5 小结第64-65页
 参考文献第65-70页
第三章 基于分子生态学研究的牛粪高温堆肥基因组DNA的提取与纯化第70-88页
 1 引言第70-71页
 2 材料与方法第71-76页
   ·样品的采集与保存第71页
   ·材料和试剂第71页
   ·堆肥基因组DNA的提取和纯化第71-72页
   ·不同DNA提取方法细胞破壁效果的比较第72-73页
   ·DNA和腐殖酸的定量第73页
   ·PCR和Real-time PCR检测纯化后DNA样品纯度第73-76页
   ·DGGE分析微生物多样性第76页
 3 结果与分析第76-84页
   ·堆肥DNA的提取第76-78页
   ·不同DNA提取方法的电泳图谱第78-79页
   ·不同DNA提取方法的DNA和腐殖酸含量第79-82页
   ·不同提取和纯化方法获得的DNA对PCR和Real-time PCR的影响第82-83页
   ·DGGE分析第83-84页
 4 讨论第84-85页
 5 小结第85-86页
 参考文献第86-88页
第四章 牛粪高温堆肥过程中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第88-122页
 第一节 平板培养法和DGGE方法研究牛粪高温堆肥过程中微生物多样性第88-102页
  1 引言第88页
  2 材料和方法第88-90页
   ·样品的采集与保存第88页
   ·平板计数第88-89页
   ·DNA的提取和纯化第89页
   ·PCR扩增第89页
   ·DGGE分析第89-90页
   ·数据分析第90页
  3 结果与分析第90-99页
   ·堆肥过程中可培养的常温和高温微生物数量变化第90-91页
   ·堆肥样品DNA的提取和纯化第91-92页
   ·堆肥样品16S rRNA-V3区的琼脂糖凝胶电泳第92页
   ·堆肥样品16S rRNA-V3区的DGGE分析第92-98页
   ·三位荧光技术对堆肥过程中微生物种类和数量的评估第98-99页
  4 讨论第99-101页
   ·DGGE技术对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第99-100页
   ·FRI参数对堆肥过程细菌种类的评估第100-101页
  5 小结第101-102页
 第二节 16S rRNA基因组文库的构建研究堆肥过程中微生物多样性第102-122页
  1 引言第102页
  2 材料方法第102-105页
   ·样品的采集与保存第102页
   ·DNA的提取和纯化第102页
   ·PCR扩增和16S rRNA文库的构建第102-104页
   ·测序第104-105页
   ·16S rRNA序列分析和系统发育树构建第105页
   ·16S rRNA Genebank序列登陆号第105页
  3 结果与分析第105-112页
   ·克隆文库成功测序克隆数、Coverage C值和丰度曲线比较第105-107页
   ·堆肥过程中微生物门和属的组成和变化第107-109页
   ·堆肥过程中Shannon-Wienner(H’)指数和OTU变化第109-111页
   ·优势OTUs的系统发育树分析第111-112页
  4 讨论第112-117页
   ·16S rRNA文库构建对堆肥过程微生物多样性分析第112-113页
   ·Proteobacteria第113-114页
   ·Frimicutes第114-115页
   ·Actinobacteria第115页
   ·Bacteroidetes和Chloroflexi第115-116页
   ·其他微生物门类第116页
   ·堆肥过程中微生物多样性的变化第116-117页
  5 小结第117-118页
  参考文献第118-122页
第五章 牛粪高温堆肥过程中木质纤维素的降解以及纤维素降解菌的分离、鉴定第122-150页
 第一节 牛粪高温堆肥过程中木质纤维素的降解第122-130页
  1 前言第122页
  2 材料方法第122-124页
   ·样品的采集与保存第122页
   ·酶活测定第122-124页
   ·木质纤维素含量的测定第124页
  3 结果与分析第124-127页
   ·堆肥过程中酶活变化第124-126页
   ·堆肥过程中木质纤维素含量的变化第126-127页
  4 讨论第127-128页
  5 小结第128-130页
 第二节 堆肥中纤维素降解菌的分离鉴定以及β-葡聚糖内切酶基因的克隆表达第130-150页
  1 引言第130页
  2 材料方法第130-132页
   ·纤维素分解菌的分离样品第130页
   ·培养基及配方第130-131页
   ·试剂、菌株和载体第131页
   ·纤维素降解菌的筛选第131页
   ·酶活测定第131-132页
   ·细菌鉴定第132页
   ·内切葡聚糖酶基因的克隆和表达第132-136页
  3 结果与分析第136-144页
   ·样品的富集及菌株的分离第136页
   ·纤维素降解菌株T1和T2的产酶情况研究第136-137页
   ·纤维素降解菌株T1和T2的鉴定第137-140页
   ·Bacillus cereus T1和Bacillus subtilis T2菌株内切酶基因的克隆和表达第140-144页
  4 讨论第144-145页
  5 小结第145-146页
  参考文献第146-150页
全文总结第150-152页
创新点第152-154页
附录1 试剂配方第154-156页
附录2 研究中获得的相关DNA序列第156-158页
攻读学位期间已经(待)发表论文第158-160页
致谢第160页

论文共1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二维条码谷物溯源颗粒的研制及溯源信息采集系统研究
下一篇:太湖地区的蚕业生产技术发展研究(1368-1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