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业基础科学论文--肥料学论文--化学肥料论文--有机无机复合肥料论文

有机无机复混肥与化学缓释肥对氮素的缓释作用比较研究

摘要第1-9页
ABSTRACT第9-11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1-29页
 第一节 有机无机复混肥及化学缓释肥的研究应用现状及其缓释作用评价第11-16页
   ·有机无机复混肥的研究应用现状第11-13页
   ·化学缓释肥的研究应用现状第13-14页
   ·有机无机复混肥及化学缓释肥的缓释作用评价方法第14-15页
   ·微生物肥料的研究应用现状第15-16页
 第二节 有机无机复混肥及化学缓释肥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第16-18页
   ·有机无机复混肥及化学缓释肥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第16-17页
   ·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方法第17-18页
 第三节 有机无机复混肥及化学缓释肥对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影响第18-20页
   ·有机无机复混肥对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影响第19页
   ·化学缓释肥及微生物肥料对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影响第19-20页
 第四节 有机无机复混肥及化学缓释肥在蔬菜上的应用效果第20-26页
   ·有机无机复混肥及化学缓释肥对蔬菜产量的影响第20-22页
   ·有机无机复混肥及化学缓释肥对蔬菜硝酸盐含量的影响第22-25页
   ·有机无机复混肥及化学缓释肥对蔬菜可溶性糖与Vc含量的影响第25-26页
 第五节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与设计路线第26-29页
   ·目的意义第26-27页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第27-29页
第二章 有机无机复混肥与化学缓释肥的氮素释放特性比较第29-39页
 1 材料与方法第29-33页
   ·材料第29-30页
   ·方法第30-32页
   ·测定方法第32页
   ·数据处理与分析第32-33页
 2 结果与分析第33-36页
   ·不同供试氮肥的水中初始氮素释放率第33页
   ·有机无机复混肥与化学缓释肥在土壤中的氮素释放特性比较第33-36页
 3 讨论第36-37页
 4 小结第37-39页
第三章 有机无机复混肥及化学缓释肥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第39-53页
 1 材料与方法第39-44页
   ·材料第39-41页
   ·方法第41-44页
 2 结果与分析第44-50页
   ·不同施肥模式对土壤中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平板菌落计数法)第44-46页
   ·不同施肥模式对土壤中细菌多样性的影响(DGGE)第46-50页
 3 讨论第50-51页
 4 小结第51-53页
第四章 有机无机复混肥与化学缓释肥在蔬菜上的应用效果比较第53-63页
 1 材料与方法第53-55页
   ·材料第53-54页
   ·试验方法(盆栽试验)第54页
   ·测定方法第54-55页
 2 结果与分析第55-61页
   ·有机无机复混肥与化学缓释肥对蔬菜鲜重的影响比较第55-57页
   ·有机无机复混肥与化学缓释肥对蔬菜硝酸盐含量的影响比较第57-58页
   ·有机无机复混肥与化学缓释肥对蔬菜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比较第58-59页
   ·有机无机复混肥与化学缓释肥对蔬菜Vc含量的影响比较第59-61页
 3 讨论第61-62页
 4 小结第62-63页
第五章 有机无机复混肥及化学缓释肥对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影响第63-69页
 1 材料与方法第63-65页
   ·材料第63-64页
   ·方法第64-65页
   ·结果计算第65页
 2 结果与分析第65-66页
 3 讨论第66-67页
 4 小结第67-69页
第六章 全文讨论与总结第69-73页
   ·全文讨论第69-71页
     ·有机无机复混肥与化学缓释肥的氮素释放特性比较第69页
     ·有机无机复混肥及化学缓释肥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第69-70页
     ·有机无机复混肥与化学缓释肥在叶类蔬菜上的应用效果比较第70页
     ·有机无机复混肥及化学缓释肥对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影响第70-71页
     ·有机无机复混肥与化学缓释肥的综合效益比较第71页
   ·全文总结第71-72页
   ·研究展望第72-73页
参考文献第73-83页
致谢第83页

论文共8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居住区绿地景观规划设计--以浦东新区浦发博园绿地景观为例
下一篇:西瓜枯萎病拮抗菌的筛选、生物学特性及发酵条件和抗生物质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