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业甸实验林场立地分类与质量评价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1 引言 | 第10-21页 |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论文所涉及的概念 | 第11-15页 |
·立地 | 第11页 |
·立地分类 | 第11-12页 |
·立地分类的途径 | 第12页 |
·立地质量 | 第12页 |
·立地质量评价 | 第12-13页 |
·评价立地质量的指标 | 第13-14页 |
·立地质量评价方法 | 第14-15页 |
·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及发展的趋势 | 第15-19页 |
·国外研究立地分类和立地质量评价的发展历史 | 第15-16页 |
·国内研究立地分类和立地质量评价的发展历史 | 第16-17页 |
·立地分类和立地质量评价的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立地分类与立地质量评价的发展趋势 | 第18-19页 |
·立地分类与质量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 第19-20页 |
本章小结 | 第20-21页 |
2 研究区概况、资料准备 | 第21-39页 |
·研究区概况 | 第21-25页 |
·地理区位 | 第21-24页 |
·自然条件 | 第24页 |
·社会经济条件 | 第24页 |
·土壤条件 | 第24页 |
·森林资源现状 | 第24-25页 |
·资料的选取、收集与处理技术 | 第25-38页 |
·遥感影像资料 | 第25-35页 |
·二类调查数据 | 第35-36页 |
·野外调查数抓 | 第36-37页 |
·数据处理平台 | 第37-38页 |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3 论文的研究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39-42页 |
·研究内容 | 第39页 |
·拟采用的研究方法 | 第39-40页 |
·样地的设置 | 第39页 |
·数据处理的方法 | 第39-40页 |
·立地分类的方法 | 第40页 |
·立地质量评价的方法 | 第40页 |
·本文重点研究的问题 | 第40-41页 |
·技术路线 | 第41页 |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4 立地类型划分原则、相关因子的提取及分析 | 第42-54页 |
·立地分类的原则 | 第42页 |
·旺业甸实验林场立地影响因子的提取 | 第42-48页 |
·遥感数据立地因子的提取 | 第43-47页 |
·二类调查数据立地因子的提取 | 第47页 |
·野外调查数据立地因子的提取 | 第47-48页 |
·旺业甸实验林场立地影响因子的分析 | 第48-54页 |
·立地因子的定性分析 | 第48-49页 |
·立地因子的定量分析 | 第49-54页 |
5 旺业甸林场立地类型划分 | 第54-67页 |
·数量分类 | 第54-55页 |
·构建立地分类体系 | 第55-58页 |
·样地立地类型的特征 | 第58-60页 |
·旺业甸实验林场小班立地分类制图及分析 | 第60-66页 |
·制图分析 | 第60-65页 |
·立地类型统计分析 | 第65-66页 |
·空间与属性数据库的联合查询 | 第66页 |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6 立地质量评价 | 第67-80页 |
·立地质量评价原则 | 第67页 |
·评价指标筛选的基本原则 | 第67页 |
·构建立地质量评价体系 | 第67-69页 |
·确定评价指标权重 | 第69-73页 |
·构造判断矩阵 | 第69-71页 |
·计算立地评价指标权重 | 第71-73页 |
·确定立地质量评价标准 | 第73页 |
·样地立地质量的评价 | 第73-75页 |
·旺业甸实验林场小班立地质量评价及制图 | 第75-79页 |
·制图分析 | 第75-79页 |
·统计分析 | 第79页 |
本章小结 | 第79-80页 |
7 讨论与结论 | 第80-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7页 |
个人简介 | 第87-88页 |
成果目录 | 第88-89页 |
导师简介 | 第89-90页 |
致谢 | 第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