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0页 |
| 一、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 (一) 时代发展的要求 | 第10页 |
| (二) 基础教育英语课程的地位 | 第10-11页 |
| (三) 来自现实的思考 | 第11-12页 |
| 二、文献综述 | 第12-16页 |
| (一) 课程标准的相关文献 | 第12-13页 |
| (二) 英语教师专业成长的相关文献 | 第13-16页 |
| (三) 课程标准同英语教师专业成长关系的相关文献 | 第16页 |
| 三、相关概念界定 | 第16-18页 |
| (一) 英语教学大纲 | 第16-17页 |
| (二) 英语课程标准 | 第17-18页 |
| 四、研究意义 | 第18-19页 |
| 五、研究方法 | 第19页 |
| 六、研究创新与不足之处 | 第19-20页 |
| (一) 创新之处 | 第19页 |
| (二) 不足之处 | 第19-20页 |
| 第二章 初中英语教师专业成长 | 第20-34页 |
| 一、初中英语教师专业成长 | 第20-22页 |
| (一) 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反思 | 第20-21页 |
| (二) 教师专业成长 | 第21-22页 |
| (三) 初中英语教师专业成长 | 第22页 |
| 二、初中英语教师的专业素质结构 | 第22-31页 |
| (一) 初中英语教师的知识结构 | 第24-27页 |
| (二) 初中英语教师的能力结构 | 第27-30页 |
| (三) 初中英语教师的专业理念 | 第30-31页 |
| (四) 初中英语教师的自我专业成长意识 | 第31页 |
| 三、影响初中英语教师专业成长的因素分析 | 第31-34页 |
| (一) 外部因素分析 | 第32页 |
| (二) 内部因素分析 | 第32-34页 |
| 第三章 历次课程标准对初中英语教师专业成长要求 | 第34-44页 |
| 一、改革开放前的课程标准对初中英语教师专业成长的要求 | 第34-36页 |
| (一) 课程目标对初中英语教师专业成长的要求 | 第34-35页 |
| (二) 课程内容对初中英语教师专业成长的要求 | 第35-36页 |
| 二、新课改前的课程标准对初中英语教师专业成长的要求 | 第36-40页 |
| (一) 课程目标对初中英语教师专业成长的要求 | 第36-39页 |
| (二) 课程内容对初中英语教师专业成长的要求 | 第39-40页 |
| 三、历次课程标准对初中英语教师专业成长的意义 | 第40-44页 |
| 第四章 新课程标准对初中英语教师专业成长要求 | 第44-50页 |
| 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英语课程标准的新理念 | 第44-46页 |
| (一)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 第44页 |
| (二) 新课程标准的新理念 | 第44-46页 |
| 二、新课程标准对初中英语教师专业成长的要求 | 第46-49页 |
| (一) 专业理念 | 第46页 |
| (二) 知识结构 | 第46-47页 |
| (三) 能力结构 | 第47-48页 |
| (四) 自我专业成长的意识 | 第48-49页 |
| 三、新课程标准对初中英语教师专业成长的意义 | 第49-50页 |
| 第五章 对初中英语课程标准的一点思考 | 第50-58页 |
| 一、课程标准—初中英语教师专业成长的一条理想途径 | 第50-51页 |
| (一) 课程标准同初中英语教师专业成长之间的互为关系 | 第50页 |
| (二) 课程标准—初中英语教师专业成长的一条理想途径 | 第50-51页 |
| 二、对初中英语课程标准的建议 | 第51-54页 |
| (一) 添加教师专业成长 | 第51页 |
| (二) 添加理论 | 第51-52页 |
| (三) 添加案例选择 | 第52页 |
| (四) 添加操作标准 | 第52-53页 |
| (五) 完善文本表达 | 第53-54页 |
| (六) 完善内容标准 | 第54页 |
| 三、基于课程标准的初中英语教师专业成长理想模型建构 | 第54-58页 |
| (一) 形成基于课程标准的专家引领 | 第54页 |
| (二) 形成基于课程标准的同伴互助 | 第54-55页 |
| (三) 基于课程标准的初中英语教师专业成长理想模型建构 | 第55-58页 |
| 结语 | 第58-60页 |
| 参考文献 | 第60-66页 |
| 附录 | 第66-70页 |
| 致谢 | 第70-72页 |
| 攻读硕士期间科研成果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