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化赤泥去除氟、砷的性能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24页 |
| ·研究背景 | 第10-15页 |
| ·高氟水和高砷水的成因及分布 | 第10-14页 |
| ·高氟水和高砷水的危害 | 第14-15页 |
| ·赤泥产生及危害 | 第15页 |
| ·研究现状 | 第15-21页 |
| ·地下水中除氟技术及存在问题 | 第15-18页 |
| ·地下水中除砷技术及存在问题 | 第18-19页 |
| ·砷和氟联合去除技术及存在问题 | 第19-20页 |
| ·赤泥在水处理领域的应用 | 第20-21页 |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1-22页 |
|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22-24页 |
| ·研究内容 | 第22-23页 |
| ·技术路线 | 第23-24页 |
| 第2章 赤泥活化条件的优选 | 第24-36页 |
| ·实验材料和方法 | 第24-26页 |
| ·实验材料 | 第24页 |
| ·实验仪器和试剂 | 第24页 |
| ·赤泥活化实验 | 第24-26页 |
| ·除氟实验 | 第26页 |
| ·氟离子测定 | 第26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26-35页 |
| ·原状赤泥的物理化学特性 | 第26页 |
| ·原状赤泥的除氟性能 | 第26-27页 |
| ·煅烧法 | 第27-28页 |
| ·酸活化法 | 第28-29页 |
| ·盐活化法 | 第29-30页 |
| ·稀土金属离子负载法 | 第30-32页 |
| ·煅烧-酸化法 | 第32-33页 |
| ·酸化-煅烧法 | 第33-34页 |
| ·铝盐-煅烧活化法 | 第34-35页 |
| ·本章结论 | 第35-36页 |
| 第3章 活化赤泥除氟性能研究 | 第36-48页 |
| ·实验材料和方法 | 第36-38页 |
| ·实验材料 | 第36页 |
| ·实验仪器和试剂 | 第36页 |
| ·吸附实验方法 | 第36-37页 |
| ·解吸-再生实验方法 | 第37页 |
| ·氟离子的测定 | 第37-38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38-46页 |
| ·活化赤泥吸附氟的动力学 | 第38-40页 |
| ·活化赤泥吸附氟的等温模型及热力学特征 | 第40-42页 |
| ·吸附剂投加量对活化赤泥除氟的影响 | 第42-43页 |
| ·共存阴离子对活化赤泥除氟的影响 | 第43-44页 |
| ·pH值对活化赤泥除氟的影响 | 第44-45页 |
| ·活化赤泥解吸再生 | 第45-46页 |
| ·本章结论 | 第46-48页 |
| 第4章 活化赤泥对砷-氟的联合去除性能 | 第48-61页 |
| ·实验材料和方法 | 第48-49页 |
| ·实验材料 | 第48页 |
| ·实验仪器 | 第48页 |
| ·砷和氟联合吸附实验方法 | 第48-49页 |
| ·溶液中离子的测定 | 第49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49-60页 |
| ·活化赤泥除氟除砷的动力学 | 第49-53页 |
| ·活化赤泥吸附氟和砷的等温模型 | 第53-55页 |
| ·吸附剂投加量对活化赤泥除氟-砷的影响 | 第55-56页 |
| ·初始pH对活化赤泥除氟-砷的影响 | 第56-58页 |
| ·活化赤泥对砷-氟联合去除的科学性 | 第58-60页 |
| ·本章结论 | 第60-61页 |
| 第5章 活化赤泥除氟-砷机理 | 第61-65页 |
| ·实验材料和方法 | 第61-62页 |
| ·实验材料 | 第61页 |
| ·实验仪器 | 第61页 |
| ·测定方法 | 第61-62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62-63页 |
| ·赤泥中金属离子含量 | 第62页 |
| ·赤泥的表面特征分析 | 第62-63页 |
| ·赤泥的FTIR分析 | 第63页 |
| ·本章结论 | 第63-65页 |
|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 第65-67页 |
| ·结论 | 第65-66页 |
| ·建议 | 第66-67页 |
| 致谢 | 第67-68页 |
| 参考文献 | 第68-76页 |
| 附录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