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庆活动对天水城市形象的塑造研究--以第23届天水伏羲文化旅游节为例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目录 | 第5-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7页 |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8-10页 |
·概念界定 | 第10-11页 |
·节会 | 第10页 |
·城市 | 第10页 |
·城市形象 | 第10-11页 |
·文献综述 | 第11-14页 |
·营销学与城市形象 | 第12页 |
·公共管理与城市形象 | 第12-13页 |
·大众媒介、传播学与城市形象 | 第13页 |
·城市历史、民俗文化与城市形象 | 第13-14页 |
·重大事件与城市形象 | 第14页 |
·研究内容与难点 | 第14-15页 |
·主要内容 | 第14-15页 |
·研究难点 | 第15页 |
·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问卷调查法 | 第15页 |
·访谈法 | 第15-16页 |
·观察法 | 第16页 |
·文本分析法 | 第16-17页 |
第二章 天水形象定位与天水伏羲文化旅游节概述 | 第17-26页 |
·天水市情简述 | 第17页 |
·天水城市形象的发展和定位 | 第17-20页 |
·伏羲与伏羲文化概述 | 第20-21页 |
·天水伏羲文化旅游节的发展历程追溯 | 第21-22页 |
·当前天水伏羲文化旅游节的主要活动 | 第22页 |
·天水举办伏羲文化旅游节的优势与劣势分析 | 第22-25页 |
·天水举办伏羲文化旅游节的优势 | 第22-25页 |
·天水举办伏羲文化旅游节的劣势 | 第25页 |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三章 节会传播过程考察 | 第26-49页 |
·节会传播主体分析 | 第26-28页 |
·政府部门 | 第26-27页 |
·参会企业 | 第27页 |
·本地居民 | 第27-28页 |
·节会传播的主要内容 | 第28-31页 |
·历史文化内容 | 第28-29页 |
·旅游景点资源 | 第29页 |
·特色产业 | 第29-30页 |
·人文素养与城市风格 | 第30-31页 |
·政府形象 | 第31页 |
·传播媒介分析 | 第31-35页 |
·媒介传播的阶段性 | 第31-32页 |
·报道内容分析 | 第32-34页 |
·媒体宣传的影响力和范围分析 | 第34-35页 |
·受众分析 | 第35-41页 |
·受访者基本信息分析 | 第36-37页 |
·受访者参与度调查 | 第37-40页 |
·受访者的建议 | 第40-41页 |
·传播效果 | 第41-47页 |
·提高了城市的知名度 | 第41-42页 |
·传播了天水的历史文化 | 第42-43页 |
·节会对政府形象的塑造 | 第43-44页 |
·增强了本地民众的自豪感 | 第44-46页 |
·外地受访者改变了对天水城市的印象 | 第46-47页 |
·节会塑造的天水形象总结 | 第47-48页 |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四章 问题与策略分析 | 第49-54页 |
·节会活动安排影响了民众参与传播天水形象的积极性 | 第49-50页 |
·展示的要素庞杂,难以形成鲜明的城市形象 | 第50-51页 |
·主办方传播方法单一生硬,缺乏策划意识 | 第51-52页 |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第五章 结语 | 第54-56页 |
·研究结论 | 第54-55页 |
·研究缺陷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8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58-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附录1 | 第60-63页 |
附录2 | 第63-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