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视野下的扶贫--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板底乡扶贫模式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目录 | 第8-10页 |
1 导论 | 第10-18页 |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研究综述 | 第10-17页 |
·贫困 | 第10-11页 |
·国内外对于贫困及反贫困问题的研究 | 第11-13页 |
·对于扶贫模式的研究 | 第13-15页 |
·文化与扶贫 | 第15-16页 |
·当前存在的问题 | 第16-17页 |
·研究的价值及其方法 | 第17-18页 |
·研究的价值 | 第17页 |
·研究的方法 | 第17-18页 |
2 威宁县板底乡扶贫概况 | 第18-28页 |
·威宁县及板底乡概况 | 第18-23页 |
·威宁县概况 | 第18-19页 |
·板底乡概况 | 第19-23页 |
·威宁县及板底乡扶贫开发的历史与现状 | 第23-26页 |
·扶贫开发的历史阶段 | 第23-25页 |
·贫困现状 | 第25-26页 |
·当前板底乡扶贫模式及存在的问题 | 第26-28页 |
3 板底乡扶贫开发中贫困主体与帮扶主体间的关系 | 第28-42页 |
·扶贫利益 | 第28-30页 |
·利益内涵 | 第28-29页 |
·利益的构成要素、特性及其文化关联性 | 第29-30页 |
·不同主体对扶贫利益的理解 | 第30-37页 |
·利益个体与利益集体 | 第30-31页 |
·贫困主体对扶贫利益的理解 | 第31-34页 |
·各级政府部门及帮扶者对扶贫利益的理解 | 第34-37页 |
·扶贫过程中的利益关系 | 第37-39页 |
·主体之间的关系 | 第37-38页 |
·利益分配的关系 | 第38-39页 |
·扶贫利益机制的构建 | 第39-42页 |
·不同主体的目标 | 第39-40页 |
·当前板底的扶贫利益机制的缺陷 | 第40-41页 |
·建立在利益目标契合基础上的扶贫开发机制 | 第41-42页 |
4 文化视野下少数民族地区扶贫模式 | 第42-53页 |
·板底乡扶贫开发前后经济文化的改变 | 第42-46页 |
·生产方式和经济行为的改变 | 第42-44页 |
·生活行为方式的改变 | 第44页 |
·贫困主体对当前扶贫开发的态度 | 第44-45页 |
·当前贫困主体“幸福感”的研究 | 第45-46页 |
·民族文化与扶贫开发 | 第46-49页 |
·文化价值观与扶贫 | 第46-47页 |
·文化认知体系与扶贫 | 第47-48页 |
·文化规范体系与扶贫 | 第48-49页 |
·文化与扶贫开发模式选择 | 第49-53页 |
5 结语 | 第53-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9页 |
附录:图片资料 | 第59-65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 第65-66页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