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英文缩写词 | 第1-6页 |
中文摘要 | 第6-9页 |
英文摘要 | 第9-12页 |
前言 | 第12-17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12-15页 |
二、研究目的 | 第15页 |
三、操作性定义 | 第15-17页 |
文献回顾 | 第17-43页 |
一、心血管疾病对妇女的影响 | 第17-18页 |
二、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 第18-21页 |
三、女性与男性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差异 | 第21页 |
四、绝经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关系 | 第21-28页 |
五、生活方式干预对绝经过渡期和绝经早期妇女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研究 | 第28-43页 |
第一部分 研究:北京社区妇女卵巢功能衰退过程中随访5年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变化 | 第43-91页 |
研究目的 | 第43页 |
研究方法 | 第43-48页 |
一、研究类型 | 第43页 |
二、研究对象 | 第43-44页 |
三、资料收集 | 第44-46页 |
四、质量控制 | 第46-47页 |
五、伦理学问题 | 第47页 |
六、统计学分析 | 第47-48页 |
结果 | 第48-84页 |
一、基线妇女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 | 第48-56页 |
二、基线妇女随访5年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变化 | 第56-84页 |
(一) 研究对象随访5年过程中失访情况 | 第56-58页 |
(二) 随访和失访者一般情况比较 | 第58-59页 |
(三) 基线妇女随访5年生殖衰老分期变化情况 | 第59-60页 |
(四) 随访第5年时不同生殖衰老分期妇女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比较 | 第60-66页 |
(五) 随访5年妇女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变化 | 第66-79页 |
(六) 生殖衰老分期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变化的关系 | 第79-84页 |
讨论 | 第84-91页 |
一、研究对象一般资料及失访情况 | 第84页 |
二、生殖衰老分期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变化的关系 | 第84-91页 |
(一) 生殖衰老分期与BMI、腰围和腰臀比变化的关系 | 第85-86页 |
(二) 生殖衰老分期与体成分变化的关系 | 第86-88页 |
(三) 生殖衰老分期与血压变化的关系 | 第88页 |
(四) 生殖衰老分期与空腹血糖变化的关系 | 第88-89页 |
(五) 生殖衰老分期与血脂变化的关系 | 第89-91页 |
第二部分 研究:生活方式干预对北京社区绝经过渡期和绝经早期妇女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效果评价 | 第91-111页 |
研究目的 | 第91页 |
研究方法 | 第91-97页 |
一、研究类型 | 第91页 |
二、研究对象 | 第91-92页 |
三、干预内容 | 第92-93页 |
四、研究指标 | 第93页 |
五、资料收集过程 | 第93-95页 |
六、质量控制 | 第95页 |
七、技术路线 | 第95-96页 |
八、伦理学问题 | 第96页 |
九、统计学分析 | 第96-97页 |
结果 | 第97-106页 |
一、干预组对照组基线资料比较 | 第97-99页 |
二、干预后3个月两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比较 | 第99-101页 |
三、干预后6个月两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比较 | 第101-103页 |
四、干预后1年两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比较 | 第103-106页 |
讨论 | 第106-111页 |
一、研究对象一般资料情况 | 第106页 |
二、生活方式干预对社区绝经过渡期和绝经早期妇女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效果分析 | 第106-110页 |
(一) 生活方式干预对身体测量指标和体成分的效果分析 | 第107-109页 |
(二) 生活方式干预对血压的效果分析 | 第109页 |
(三) 生活方式干预对血糖血脂的效果分析 | 第109-110页 |
三、社区妇女对生活方式干预研究的反馈 | 第110-111页 |
结论与建议 | 第111-112页 |
一、结论 | 第111页 |
二、研究的创新性和意义 | 第111页 |
三、研究的局限性及对今后研究的建议 | 第111-112页 |
参考文献 | 第112-118页 |
附件 | 第118-131页 |
附件一:妇科内分泌改变及相关健康问题基线调查表(与本研究内容相关部分) | 第118-120页 |
附件二:社区绝经过渡期和绝经早期妇女生活方式干预知情同意书 | 第120-121页 |
附件三:社区绝经过渡期和绝经早期妇女生活方式干预手册 | 第121-125页 |
附件四:社区绝经过渡期和绝经早期妇女生活方式干预流程图 | 第125-126页 |
附件五:社区绝经过渡期和绝经早期妇女生活方式干预资料记录表 | 第126-131页 |
致谢 | 第131-13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32-13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