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甘肃陇南白马藏族傩面具艺术风格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目录 | 第5-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2页 |
·选题的研究意义及研究现状 | 第8-10页 |
·历史意义 | 第8页 |
·现实意义 | 第8-9页 |
·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研究方法 | 第10页 |
·研究思路 | 第10-12页 |
第2章 甘肃陇南白马人 | 第12-22页 |
·社会概貌 | 第12-13页 |
·白马人文化形成的历史背景 | 第13-14页 |
·物质生产和物质生活民俗 | 第14-16页 |
·物质生产 | 第14页 |
·物质生活 | 第14-16页 |
·迎送与婚俗 | 第16页 |
·迎送 | 第16页 |
·婚俗 | 第16页 |
·精神信仰 | 第16-19页 |
·语言、民间传说、歌舞民俗 | 第19-22页 |
·独具特色的语言 | 第19-20页 |
·内容丰富的民间文学 | 第20页 |
·歌舞民族 | 第20-22页 |
第3章 白马人傩面具 | 第22-30页 |
·白马人傩面具的发生 | 第22-24页 |
·白马人傩面具的演化 | 第24-25页 |
·傩文化谱系中的白马人傩面具 | 第25-27页 |
·傩与傩面具 | 第25-26页 |
·傩面具的文化属性 | 第26-27页 |
·造型艺术观念的建构成因 | 第27-30页 |
·族群文化的繁荣 | 第27-28页 |
·族群之间文化的交融 | 第28页 |
·自然宇宙观念的形成 | 第28-30页 |
第4章 白马人傩面具艺术创作行为与表现形式 | 第30-40页 |
·创作心理动机的趋向 | 第30-32页 |
·创作潜动机 | 第30-31页 |
·创作显动机 | 第31页 |
·创作动机簇 | 第31-32页 |
·艺术创作心理动机的状态 | 第32-33页 |
·癫狂创作 | 第32-33页 |
·艺术创作的表现形式 | 第33-36页 |
·造型意识 | 第33-34页 |
·局部强化 | 第34页 |
·朴素色彩观 | 第34-36页 |
·装饰能动性再现 | 第36页 |
·形式的增殖 | 第36-40页 |
·意义叠加 | 第37页 |
·涵义蜕变 | 第37-38页 |
·手法重构 | 第38-40页 |
第5章 白马人傩面具的制作及造型特点 | 第40-50页 |
·制作步骤 | 第40-42页 |
·准备期 | 第40-41页 |
·制作期 | 第41-42页 |
·完善期 | 第42页 |
·造型类别及特点 | 第42-46页 |
·动物相面具 | 第43页 |
·神人合一 | 第43-46页 |
·造型风格 | 第46-50页 |
·造型程式化 | 第46-47页 |
·变形与虚构 | 第47-48页 |
·夸张与装饰 | 第48-50页 |
结语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4页 |
致谢 | 第54-5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