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滨海供电分公司综合业务数据网的设计与实现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13页 |
|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意义 | 第10页 |
| ·电能采监系统的国内外发展状况 | 第10-11页 |
|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1-13页 |
| 第2章 电力系统业务分析及带宽预测 | 第13-17页 |
| ·电力系统业务分区 | 第13-14页 |
| ·二次系统数据业务分区 | 第13页 |
| ·滨海供电分公司数据业务现状 | 第13-14页 |
| ·业务需求分析 | 第14-16页 |
| ·行政电话 | 第14-15页 |
| ·遥视系统 | 第15页 |
| ·信息系统 | 第15页 |
| ·通信综合监控系统 | 第15页 |
| ·地理信息系统 | 第15页 |
| ·网管系统 | 第15-16页 |
| ·资源管理系统 | 第16页 |
| ·应急备灾通道 | 第16页 |
| ·综合业务数据网流量预测 | 第16页 |
| ·本章小结 | 第16-17页 |
| 第3章 滨海电力综合业务数据网的设计方案 | 第17-42页 |
| ·主要设计原则 | 第17页 |
| ·工程概况及设计范围 | 第17-18页 |
| ·网络技术体制 | 第18页 |
| ·网络拓扑结构 | 第18-26页 |
| ·层次化结构设计 | 第18-19页 |
| ·核心、骨干层网络结构 | 第19-20页 |
| ·接入网络结构 | 第20-21页 |
| ·新建变电站数据网设备接入方案 | 第21-22页 |
| ·网络节点设置 | 第22-24页 |
| ·综合数据网结构 | 第24-26页 |
| ·通道组织及光缆通道的建设 | 第26-28页 |
| ·滨海供电分公司通信现状 | 第26页 |
| ·通道组织原则 | 第26页 |
| ·核心、骨干层通道组织 | 第26-28页 |
| ·核心层通道组织 | 第26-27页 |
| ·骨干层通道组织 | 第27-28页 |
| ·网络地址编码方案 | 第28-29页 |
| ·MPLS VPN方案设计 | 第29-30页 |
| ·设备角色 | 第29-30页 |
| ·MPLS VPN BGP路由规划 | 第30页 |
| ·VPN划分 | 第30页 |
| ·各节点业务接入 | 第30-31页 |
| ·滨海地调的业务接入方案 | 第30页 |
| ·吉林路监控中心的业务接入方案 | 第30页 |
| ·各变电站、生产单位、营业所的业务接入 | 第30-31页 |
| ·各节点业务接入 | 第31页 |
| ·IGP选择 | 第31-37页 |
| ·OSPF策略与IS-IS策略组网方案比较 | 第33-36页 |
| ·OSPF策略组网 | 第33-34页 |
| ·IS-IS策略组网 | 第34-35页 |
| ·IPV6升级比较 | 第35-36页 |
| ·IGP方案 | 第36-37页 |
| ·组播技术与实施 | 第37-38页 |
| ·网络性能指标 | 第38页 |
| ·网络设备选择技术要求 | 第38-41页 |
| ·配置要求 | 第38-39页 |
| ·网络节点设备技术要求 | 第39-41页 |
| ·核心P设备技术要求 | 第39-40页 |
| ·骨干PE设备技术要求 | 第40页 |
| ·接入CE设备技术要求 | 第40-41页 |
| ·网络管理系统选择技术要求 | 第41页 |
|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 第4章 综合业务数据网的功能实现 | 第42-55页 |
| ·设备选型和介绍 | 第42-45页 |
| ·路由设备选型和介绍 | 第42-43页 |
| ·交换设备选型和介绍 | 第43-45页 |
| ·组网与业务通道实现 | 第45-52页 |
| ·组网 | 第45-46页 |
| ·业务通道实现 | 第46页 |
| ·网络优化 | 第46-52页 |
| ·BGP反射器的实现 | 第46-47页 |
| ·动态开销智能选路的实现 | 第47-52页 |
| ·网络性能 | 第52页 |
| ·网络管理 | 第52-54页 |
|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5-56页 |
| ·总结 | 第55页 |
| ·展望 | 第55-56页 |
| 参考文献 | 第56-60页 |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 第60-61页 |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