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致谢(Acknowledgements) | 第1-8页 |
| 摘要(中) | 第8-11页 |
| Abstract (英) | 第11-18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8-37页 |
| ·研究背景 | 第18-20页 |
| ·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 | 第20-25页 |
| ·蛋白质组学研究方法概论 | 第20-21页 |
| ·定量蛋白质组学 | 第21-24页 |
| ·翻译后修饰(Post-translational modifications) | 第24-25页 |
| ·MicroRNA的研究现状 | 第25-35页 |
| ·miRNA的发现和起源 | 第26-27页 |
| ·miRNA的功能 | 第27-29页 |
| ·miRNA的检测方法 | 第29-33页 |
| ·miRNA靶基因的预测 | 第33-35页 |
| ·本研究的内容、目的意义和技术路线 | 第35-37页 |
| 第2章 家蚕后部丝腺蛋白质组学研究 | 第37-56页 |
| ·引言 | 第37-39页 |
| ·研究目的 | 第39页 |
| ·研究内容 | 第39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39-44页 |
| ·样品制备 | 第39-40页 |
| ·主要试剂 | 第40-41页 |
| ·主要仪器 | 第41页 |
| ·实验方法 | 第41-44页 |
| ·结果 | 第44-53页 |
| ·家蚕后部丝腺蛋白表达谱分析 | 第44-47页 |
| ·质谱鉴定和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47-49页 |
| ·差异蛋白分析 | 第49-53页 |
| ·讨论 | 第53-54页 |
| ·小结 | 第54-56页 |
| 第3章 miRNA鉴别软件筛选 | 第56-72页 |
| ·引言 | 第56-58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58-60页 |
| ·miRNA前体序列下载及处理 | 第58-59页 |
| ·三种基于支持向量机(SVM)的分类器 | 第59页 |
| ·统计分析 | 第59-60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60-69页 |
| ·人类和昆虫miRNA前体特征比较 | 第60-63页 |
| ·整体对比和测试 | 第63-68页 |
| ·24 个物种内部差异分析 | 第68-69页 |
| ·小结 | 第69-72页 |
| 第4章 家蚕后部丝腺miRNA表达谱分析 | 第72-123页 |
| ·引言 | 第72-74页 |
| ·研究目的 | 第74-82页 |
| ·实验材料 | 第74-77页 |
| ·方法 | 第77-82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82-121页 |
| ·小RNA文库Solexa测序 | 第82-88页 |
| ·miRNA的检测和保守性分析 | 第88-102页 |
| ·miRNAs表达谱分析 | 第102-107页 |
| ·预测新miRNAs | 第107-110页 |
| ·差异miRNAs靶基因预测 | 第110-121页 |
| ·小结 | 第121-123页 |
| 第5章 家蚕后部丝腺miRNA表达谱芯片构建与分析 | 第123-130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123-124页 |
| ·生物材料 | 第123页 |
| ·总RNA提取 | 第123-124页 |
| ·实验方法 | 第124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124-129页 |
| ·家蚕后部丝腺miRNAs表达谱芯片的构建 | 第124-125页 |
| ·家蚕后部丝腺miRNAs检测 | 第125-126页 |
| ·实验重复性分析 | 第126-128页 |
| ·家蚕五龄第三天miRNAs表达差异分析 | 第128-129页 |
| ·小结 | 第129-130页 |
| 第6章 全文总结及创新点 | 第130-133页 |
| ·全文总结 | 第130-131页 |
| ·主要问题 | 第131页 |
| ·创新点 | 第131-133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33-134页 |
| 参考文献(Reference) | 第134-149页 |
| 附录1 414条新miRNAs及表达量 | 第149-161页 |
| 附录2 新miRNAs前体序列比较 | 第161-165页 |
| 附录3 芯片验证的miRNAs | 第165-1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