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支农对农村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1 引言 | 第9-14页 |
|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 ·本文的结构及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 ·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 | 第11-12页 |
| ·采取的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 ·技术路线 | 第12页 |
| ·论文可能的创新和不足 | 第12-14页 |
| ·本文可能的创新之处 | 第12-13页 |
| ·论文可能不足之处 | 第13-14页 |
| 2 文献综述 | 第14-20页 |
|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4-15页 |
|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5-19页 |
| ·文献评述 | 第19-20页 |
| 3 金融支农现状 | 第20-27页 |
| ·我国农村金融支持体系 | 第20-24页 |
| ·金融机构游离农村金融市场原因分析 | 第20页 |
| ·现有金融支农体系遇到的问题 | 第20-24页 |
| ·国外金融支农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 第24-27页 |
| 4 金融支农与农村经济增长的模型分析 | 第27-36页 |
| ·金融支农对经济增长影响的传导机制分析 | 第27-28页 |
| ·数据指选取及相关度分析 | 第28-30页 |
| ·数据来源 | 第28-29页 |
| ·数据相关度分析 | 第29-30页 |
| ·因子分析在构建指标体系上的运用 | 第30-36页 |
| ·研究方法-因子分析 | 第30-31页 |
| ·主成分因子分析过程 | 第31-36页 |
| 5 基于 VAR 模型的实证研究 | 第36-49页 |
| ·指标选取及研究方法介绍 | 第36-40页 |
| ·指标选取 | 第36页 |
| ·研究方法介绍 | 第36-40页 |
| ·基于 VAR 模型的实证分析过程 | 第40-49页 |
| ·模型的设定 | 第40页 |
| ·单位根检验 | 第40-41页 |
| ·协整检验 | 第41-45页 |
| ·误差修正模型 | 第45-47页 |
| ·格兰杰因果检验 | 第47-49页 |
| 6 研究结果及政策建议 | 第49-51页 |
| ·实证研究结果分析 | 第49-50页 |
| ·政策建议 | 第50-51页 |
| ·加大金融信贷支农规模,保障农民信贷需求 | 第50页 |
| ·提高金融支农信贷效率 | 第50-51页 |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 附件 A | 第54-55页 |
| 附件 B | 第55-56页 |
| 致谢 | 第56-57页 |
| 作者简介 | 第57页 |
|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