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写表 | 第1-12页 |
摘要 | 第12-14页 |
Abstract | 第14-16页 |
前言 | 第16-23页 |
一 壳聚糖及其衍生物 | 第16-20页 |
二 长春西汀 | 第20-21页 |
三 本论文的立题依据与设计思路 | 第21-23页 |
第一章 两亲性壳聚糖共聚物的合成及基本性质 | 第23-40页 |
第一节 两亲性壳聚糖共聚物的合成 | 第23-33页 |
1 材料与仪器 | 第23-24页 |
2 实验部分 | 第24-25页 |
·脱氧胆酸-壳聚糖的合成 | 第24页 |
·脱氧胆酸-壳寡糖的合成 | 第24页 |
·胆固醇-壳聚糖的合成 | 第24-25页 |
·两亲性壳聚糖共聚物的表征 | 第25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25-33页 |
第二节 两亲性壳聚糖共聚物的基本性质研究 | 第33-39页 |
1 材料与仪器 | 第33页 |
2 实验部分 | 第33-34页 |
·溶解度的测定 | 第33页 |
·两亲性壳聚糖自组装胶束的制备 | 第33-34页 |
·表面张力法测定两亲性壳聚糖临界胶束浓度 | 第34页 |
·两亲性壳聚糖共聚物自组装胶束的荧光光谱测定 | 第34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34-39页 |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二章 处方前研究工作 | 第40-44页 |
1 材料与仪器 | 第40页 |
2 方法与结果 | 第40-43页 |
·长春西汀原料药分析方法的建立 | 第40-42页 |
·长春西汀基本性质的考察 | 第42-43页 |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三章 两亲性壳聚糖共聚物纳米胶束的制备 | 第44-56页 |
第一节 长春西汀两亲性壳聚糖共聚物自组装纳米皎束的制备 | 第44-55页 |
1 材料与仪器 | 第44页 |
2 实验部分 | 第44-46页 |
·长春西汀两亲性壳聚糖共聚物纳米胶束的制备 | 第44-46页 |
·胶束的粒径测定 | 第46页 |
·胶束的包封率及载药量的测定 | 第46页 |
·室温长期放置稳定性 | 第46页 |
3 结果 | 第46-53页 |
·长春西汀两亲性壳聚糖纳米胶束制备方法的选择 | 第46-47页 |
·溶剂蒸发法制备CS-DA-100ku纳米胶束 | 第47-51页 |
·溶剂蒸发法制备VIN-CS-DA-50Ku | 第51-52页 |
·溶剂蒸发法制备VIN-COS-DA | 第52页 |
·溶剂蒸发法制备VIN-CS-Chol | 第52-53页 |
·长春西汀两亲性壳聚糖纳米胶束最优处方制剂评价 | 第53页 |
4 讨论 | 第53-55页 |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四章 长春西汀两亲性壳聚糖共聚物自组装胶束的结构和体外释放 | 第56-62页 |
1 材料与仪器 | 第56页 |
2 实验部分 | 第56-57页 |
·胶束的粒径测定 | 第56页 |
·负染法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 | 第56页 |
·体外释药特性 | 第56-57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57-61页 |
·胶束的粒径测定 | 第57-58页 |
·负染法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 | 第58页 |
·体外释药行为 | 第58-61页 |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第五章 长春西汀两亲性壳聚糖共聚物纳米胶束在大鼠体内药物动力学及组织分布 | 第62-76页 |
第一节 体内分析方法 | 第62-69页 |
1 材料与仪器 | 第62页 |
2 实验部分 | 第62-63页 |
·生物样品的处理 | 第62页 |
·色谱条件 | 第62-63页 |
·分析方法确证 | 第63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63-69页 |
·方法的专属性 | 第63-66页 |
·标准曲线和线性范围 | 第66页 |
·提取回收率 | 第66-67页 |
·精密度与准确度 | 第67-69页 |
第二节 长春西汀两亲性壳聚糖共聚物纳米胶束在大鼠体内的药物动力学及组织分布 | 第69-75页 |
1 材料与仪器 | 第69页 |
2 实验部分 | 第69-70页 |
·药物动力学实验方案 | 第69页 |
·组织分布实验方案 | 第69-70页 |
·药动学数据处理方法 | 第70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70-75页 |
·长春西汀两亲性壳聚糖纳米胶束的药物动力学 | 第70-73页 |
·长春西汀两亲性壳聚糖纳米胶束的组织分布 | 第73-75页 |
本章小结 | 第75-76页 |
全文结论 | 第76-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2页 |
致谢 | 第82-83页 |
论文发表情况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