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垂直发射装置的结构设计与有限元分析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5页 |
| 目录 | 第5-8页 |
| 1 绪论 | 第8-14页 |
|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8-9页 |
| ·国内外研究与发展 | 第9-11页 |
| ·可行性验证 | 第9-10页 |
| ·国外研究状况 | 第10页 |
| ·国内研究状况 | 第10-11页 |
| ·导弹垂直发射的优势 | 第11-12页 |
| ·发射效率高 | 第11页 |
| ·定位范围广 | 第11-12页 |
| ·安全性高 | 第12页 |
| ·综合成本低 | 第12页 |
|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2-14页 |
| 2 垂直发射系统原理 | 第14-22页 |
| ·发射装置分类 | 第14-15页 |
| ·垂直发射结构原理 | 第15-17页 |
| ·模块式结构原理 | 第15-16页 |
| ·旋转式结构原理 | 第16页 |
| ·分离式结构原理 | 第16-17页 |
| ·垂直发射技术方向 | 第17-19页 |
| ·共架发射技术 | 第17页 |
| ·大倾角冷发射技术 | 第17-18页 |
| ·同心筒发射技术 | 第18-19页 |
| ·垂直发射燃气排导原理 | 第19-21页 |
| ·燃气排导意义 | 第19页 |
| ·公共排导原理 | 第19-20页 |
| ·同心筒排导原理 | 第20-21页 |
|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 3 同心筒发射装置结构设计与强度校核 | 第22-35页 |
| ·发射装置排导方案的分析 | 第22-24页 |
| ·可靠性、安全性分析 | 第22-23页 |
| ·适装性分析 | 第23页 |
| ·成本分析 | 第23-24页 |
| ·结论 | 第24页 |
| ·发射装置的结构设计 | 第24-29页 |
| ·内壁及导轨的结构设计 | 第25页 |
| ·外筒的结构设计 | 第25页 |
| ·发射箱箱体的结构设计 | 第25-26页 |
| ·闭锁及挡弹装置的结构设计 | 第26-27页 |
| ·适配器的结构设计 | 第27-28页 |
| ·基层框架的结构设计 | 第28页 |
| ·发射箱联装 | 第28-29页 |
| ·强度校核理论基础 | 第29-31页 |
| ·力学理论基础 | 第29-30页 |
| ·有限元分析方法基础 | 第30页 |
| ·网格划分原理 | 第30-31页 |
| ·同心筒发射装置的强度校核 | 第31-34页 |
| ·同心筒发射装置的模型简化 | 第31-32页 |
| ·模型的网格划分 | 第32-33页 |
| ·结构强度校核 | 第33-34页 |
|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 4 同心筒发射装置的动力学建模与仿真 | 第35-52页 |
| ·动力学理论基础及算法 | 第35-38页 |
| ·结构的固有特性计算 | 第35页 |
| ·系统的动力学方程 | 第35-36页 |
| ·非线性动力学分析 | 第36-38页 |
| ·动力学仿真基础 | 第38-40页 |
| ·仿真方法及原理 | 第38-39页 |
| ·仿真流程 | 第39-40页 |
| ·适配器风载荷计算 | 第40-42页 |
| ·风载荷计算模型 | 第40-41页 |
| ·风载荷仿真计算结果 | 第41-42页 |
| ·发射动力学建模 | 第42-44页 |
| ·边界条件及连接关系 | 第42页 |
| ·相关参数 | 第42页 |
| ·建立网格模型 | 第42-43页 |
| ·坐标系定义 | 第43页 |
| ·载荷施加 | 第43-44页 |
| ·导弹发射仿真分析 | 第44-51页 |
| ·仿真结果初步分析 | 第44-45页 |
| ·运动特性分析 | 第45-49页 |
| ·动态响应分析 | 第49-51页 |
|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 5 发射装置发射安全性评估 | 第52-71页 |
| ·常见安全问题剖析 | 第52-54页 |
| ·导弹意外点火 | 第52-53页 |
| ·导弹或分离物的回落 | 第53-54页 |
| ·导弹意外爆炸或受敌攻击引爆 | 第54页 |
| ·导弹发射及适配器脱落仿真 | 第54-56页 |
| ·适配器脱落过程影响因素分析 | 第54页 |
| ·导弹发射及适配器脱落过程仿真 | 第54-56页 |
| ·仿真结果算例分析 | 第56-70页 |
| ·工况一,风载荷大小为0.225N | 第57-61页 |
| ·工况二,风载荷大小为0.3N | 第61-66页 |
| ·工况三,风载荷大小为0.5N | 第66-70页 |
| ·安全性评估 | 第70页 |
|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 6 总结与展望 | 第71-73页 |
| ·本文总结 | 第71页 |
| ·研究展望 | 第71-73页 |
| 致谢 | 第73-74页 |
| 参考文献 | 第74-77页 |
| 附录 | 第77页 |